【展览】辽宁省博物馆(下)
2023年8月9日观展。
本篇是“山·海·浮屠”系列游记的第七篇。此次旅行的总体概述见《山·海·浮屠——合集》一文。
此次我一共参观了5个展览9个展厅,按时间顺序排列,包括“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古代辽宁展”五个展厅,“辽代陶瓷展”、“明清玉器展”和“明清瓷器精品展”。本篇记录参观“辽代陶瓷展”、“明清瓷器精品展”和“明清玉器展”所见。《【展览】辽宁省博物馆(上)》记录参观“古代辽宁展”第一展厅“史前时期”、第二展厅“夏商周时期”和第三展厅“战国至隋唐时期”所见。《【展览】辽宁省博物馆(中)》记录参观“古代辽宁展”第四展厅“辽金时期”、第五展厅“元明清时期”和“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所见。
多图预警!
辽代陶瓷展
辽代瓷器器型独特,审美自成一格,具有活泼泼的生命力,颇有一些佳作。但是此次见到的展品大多失于平淡。





讲军持造型流变最好的博物馆是辽金城垣博物馆,而且讲解是免费的。去北京不要错过这个小众宝藏博物馆。
















展厅布置使用了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墓的壁画《备茶图》。下八里辽墓以壁画出名,网上资料很多,喜欢看图的可以看《千年饭局:河北宣化辽代墓葬壁画》一文。
辽瓷中不乏充满瑰丽想象的精品,它们和南方窑口的瓷器不同,不以精巧完美取胜,而是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充满生命力的刻画手法动人心魄。例如下图中的人首摩羯形壶,在《大辽五京》展览上一见倾心。

又比如下图中的白釉黑彩梅瓶,那充满灵气动感的动物纹样,思之难忘。

而在辽代瓷器展里,我没有看到这样的魅力单品,不免有些遗憾。
明清瓷器精品展
这个展览是有资格称为“精品展”的。

单色釉








彩瓷







青花瓷













釉里红






明清玉器展
辽博没人擦玻璃,看玉器这样广受喜爱的展品就特别遭罪,只能隔着雾蒙蒙的玻璃去看,拍照都不容易对焦。所以这部分图片质量较差,无法如实反映实物的莹润感。


























这个展厅里精品很多,虽然由于玻璃模糊的缘故参观体验大打折扣,但依旧挡不住我见一样爱一样。既然如此,就不勉强自己去评出展厅最爱。

玉器展厅隔壁是茶座,供应简单的点心和普通的饮料,靠墙座位有电源,墙面上印着宋徽宗《瑞鹤图》题跋,是歇脚的好去处。
博物馆纪念品
不得不说参观博物馆是一件非常费腿、费电池的事儿。参观到一半手机就没电了,趁下一层借充电宝的机会,简单扫了眼纪念品商店的图书。过去,全国各地博物馆曾经出过一系列介绍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小册子,四方形,半指厚,书名同博物馆馆名,统一定价二十元。那可真是博物馆爱好者的福音。现在这系列性价比超高的小册子早就卖没了,于是退而求其次,转而购买介绍馆藏文物的大厚图册,虽然价钱贵十倍不止,但内容丰富,比小册子耐看,贵有贵的好处。所以,看到辽博有这样的图册,第一反应就是买买买。不料打开样书傻眼了,日文版的。于是找了工作人员询问,被告知目前这本图册只有日文版和韩文版,没有中文版。心里那个气啊!

大而全的图册买不成,再回书架找,找到下图中的小册子,68元,买了一本。回家看看觉得不值。介绍文物的内容太少,无关紧要的内容太多,完全可以在纪念品商店站着看完,没有收藏价值。

虽说一本想买不到,一本买到了是坑,我还是买到了一本非常值得收藏的书。这次来辽博被现实教育了,原来以收藏古代书画多而精的辽博是没有书画常设展的,而我们来的时候也没有书画主题的特展。纵然我们看到许多精彩的文物,但是最想看的没看到,总是遗憾。而这本书汇集了辽博馆藏的古代绘画作品,带回家里翻翻,便可以用看过约等于去过来安慰自己。以后再去辽博,就该趁有书画特展的时候去,且心无旁骛直捣黄龙,一猛子扎到沈阳,不信赶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