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啦吧啦800#37 下课铃响
我很少觉得时间过得太快,除了期末考试疯狂抱佛脚那段时间。有的时候,那段抱佛脚的时间我都希望他能再快一点,以求早死早超生,不再受考前突击的煎熬之苦。
上班之后,我最喜欢的就是到点下班,非不要不加班,甚至有必要也不加班。
现在,我最期望的就是孩子长到18岁,以及我到了退休的年纪。
我很爱这些节点。节点不会因为过程中的不够努力或不够认真而延后,节点是固定的,不以人力改变,不因过程改变。我曾经心无旁骛的期待着这些节点,也在等待节点到来时,大把大把消磨时光。
直到我有了小孩,我总希望自己可以做小朋友最好的榜样。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对自己的人生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我甚至知道我的不满来源于我性格中的哪些部分,这些部分又是源自于我人生中的哪些体验。归根结底,我从未对某件事情付诸百分之百的努力,我从未找到过我热爱的东西。我没有寻找热爱事物的内生动力,我之前的人生中都是跟随着社会大流、父母建议往前在走。我不知道努力的根本原因,只知道当下的这份努力会在某个节点展示成果,而后开始另一种体验,开始等待另一个节点的到来。慢慢的,我在意的只是那个宣告结束的休止符何时出现。我对事情的追求最终都会流向“做完”,无论开始时的目的有多不同,无论过程有多精彩或枯燥。我渐渐意识到我最爱的始终是下课铃响。下课铃响后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我仿佛知道他们给我的都不是我想要的。反省自己时,我总说自己没有兴趣,我也确实没有。我并不是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而是我难以在一件事情上主动的持久的付出时间和精力,因为我一直在期待下课铃声响起。我不享受坚持的过程,我只期待结束。这样的心态让我很难认真用心的对待我所做的事情。
这样心态的连锁反应就是我在意事物的短期效益,期待在节点到来之前就能够看见事情的成果。付出要有回报,无论时间长短,因为我没有长时间坚持某件事情的经验,更无法想象坚持可能带来的快乐。我总会劝自己说,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这样劝过自己很多次,没有一次成功过。越是在意短期效益,越难持之以恒,越难品尝到最后的成功。种菜尚需等待破土、发芽、长大、开花,然后才是结果。人生各事更是如此。短期常常看不出变化,非得等到质变发生时,才知道原来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却很少坚持到发生质变的时候。
当我有了孩子,想给孩子做榜样时,才惊觉我并没有设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这时,想要再坚持做些事情,就发现时间是真的不够了。我又想说是我在纵容自己。说空闲时间会读书的人,真到空闲时也并不会读书。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争分夺秒都会去做。说以后再去做的人,往往并不认为当下这件事是必须的,是值得的。这样的认知下,很多事情就这样被遗忘在角落里。一些想要做成的事情就永远停在打气阶段,连踏出一步的脚印都无。
告诉自己,只做值得的事情。不要关注结果,也不要关注时间。
告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要坚持到底。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到质变之期不放弃,终归是要体验一下兴趣变为特长的莫大趣味。为了小朋友,为了小时候的自己,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