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 辽上京遗址及博物馆 辽上京南塔



巴林左旗如今在赤峰市的辖下,是契丹建辽上京之处。附近有一系列重要遗址,包括:辽太祖陵以及祖州(附近半小时车程内),再往东驱车还会遭遇怀陵及怀洲、庆陵及庆州(辽代一陵设置一州守护)。因此上京道的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附近是辽的核心地带。
《辽史》载, 神册三年(公元918年)二月,耶律阿保机决定在“西楼”大规模地“城皇都,以礼部尚书康默记充版筑使”。五月“诏建孔子庙、佛寺、道观”。辽上京城是何人规划设计,文献没有明确记载。
《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上京道》云:“上京临潢府,本汉辽东郡西安平之地。新莽曰北安平。太祖取天梯、蒙国、别鲁等三山之势于苇甸,射金龊箭以识之,谓之龙眉宫。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辽上京城地处大兴安岭山脉南端的一个小盆地中,四面群山环绕。
根据《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上京道》记载,上京“城高二丈,不设敌楼,幅员二十七里。门,东曰迎春,曰雁儿;南曰顺阳,曰南福;西曰金凤,曰西雁儿。其北谓之皇城,高三丈,有楼橹。门,东曰安东,南曰大顺,西曰乾德,北曰拱辰。中有大内。内南门曰承天,有楼阁;东门曰东华,西曰西华。此通内出入之所。正南街东,留守司衙,次盐铁司,次南门,龙寺街。南曰临潢府,其侧临潢县。县西南崇孝寺,承天皇后建。寺西长泰县,又西天长观。西南国子监,监北孔子庙,庙东义节寺。又西北安国寺,太宗所建。寺东齐天皇后故宅,宅东有元妃宅,即法天皇后所建也。其南贝圣尼寺,绫锦院、内省司、曲院,赡国、省司二仓,皆在大内西南,八作司与天雄寺对。南城谓之汉城,南当横街,各有楼对峙,下列井肆。东门之北潞县,又东南兴仁县。南门之东回鹘营,回鹘商贩留居上京,置营居之。西南同文驿,诸国信使居之。驿西南临潢驿,以待夏国使。驿西福先寺。寺西宣化县,西南定霸县,县西保和县。西门之北易俗县,县东迁辽县。”

如今的辽上京遗址在巴林左旗县内,被开辟成了市民公园,很多人晚饭后来散步,或者平时绕着跑步。只有少数几个角落仍然在从事考古发掘工作。例如西坡佛寺就曾经挖出过数尊罗汉,面容仍存,十分罕见。西坡的三尊佛塔,最高的那尊根据塔基测算,可能和应县木塔差不多的高度,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上京。感觉城市的尺度上不如元上都壮阔,毕竟是一个国家级别的帝国,而不像元史跨洲级别的帝国(按今天的概念),但仍是一处群山围绕的风水宝地。如果不是当初提早保护起来,现在也是一个楼盘林立的所在了。现在就像是一个富矿,可以慢慢挖掘。




公园的正式入口在西门-乾德门,边上有护城壕,铺了白沙,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进来是一个瓮城,有车马道的痕迹。


西坡佛寺如今围了起来,在城墙上可以俯视一下塔基遗迹,有一个大塔,每边各一个小塔。


可能佛像被毁坏后散落在地上,且没有损毁佛头,反而可以修复。

这是在辽上京修复后的罗汉像,现存于辽上京博物馆,真是辽代的超级写实特色。


辽上京南塔和西坡曾经的佛塔、北塔应该是能呼应的,不知是否还有军事上的功能。南塔在一个高地上,在曾经的汉城(南城)的城墙边。上去前要经过一段陡坡,尚且是荒野,没有开发。神奇的是,南塔所有的浮雕都被拿下来,其中一部分在辽上京博物馆之中。如果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也欢迎赐教。


在辽上京南墙上俯视南塔和辽上京的一部分。

下方是佛殿遗存的石头,

之后去的辽上京博物馆也是博物馆系统里的一颗珍珠,非常多的原物都在此处,而且就在遗址边上。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朋友值得安排大半天的时间慢慢看,一共是五个厅:分别是关于契丹史(介绍辽祖陵、辽上京、契丹文化)、壁画、墓葬、墓志、佛教。有非常多的文物,每个厅都值得仔细看,可能是仅次于内蒙古博物院的一个馆。

契丹史再次梳理。

契丹源于我国东北民族鲜卑。公元235年鲜卑部落军事联盟瓦解,东部鲜卑宇文、慕容、段部兴起。东晋康帝建元二年(公元334年),东部鲜卑之一的慕容部击败了宇文部,库莫奚从宇文残部中独立出来,契丹部族就包含在库莫奚中。北魏登国三年(公元388年),道武帝北伐库莫奚,此战直接导致契丹与库莫奚(即后来的奚族)分离而独立发展、以后,契丹的事迹不断见诸晋、南北朝的记述。

辽上京在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作用、地位气影响力非同寻常,它作为辽的首都长达200余年,是辽政权的象征。辽上京的存在,是辽朝统一中国北方的标志,是游牧文化与衣耕文化大融合的实证,是中国历史上中华佛教、儒教文化第一次大规模的北进的立足点和根据地,是十至十二世纪草原丝路的重要节点。
辽祖陵部分不展开留到下一篇说,此处模型可以看到右侧的祖州城内城,以及石屋子所在的角落。黑龙门附近的建筑已经不存。



辽代草原丝绸之路
契丹以草原为生,在草原上兴起壮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非常重视同西域地区的联系,先后两次率军从东部草原西征,将辽朝西部的疆界扩展到河西走廊,并且征服了分布在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渚回鹃政权,使通往辽朝上京城的丝绸古道得以畅通。
辽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为:由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或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出发至多伦。尔后沿阴山向西,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涉河套,过居延入伊州(今哈密),转经高昌过唐北庭 (今吉木陕尔)、伊犁,进入碎叶城,到达萨曼王朝北部一带。或在高昌南折,经阿克苏至喀什,进入萨曼王朝中部和南部一带。契丹政权利用草原丝绸之路加强了内地与西部的联系。同时辽代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打通了中国和欧亚大陆的联系,加强了与西域的交流,使辽代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和发展。





辽代墓室壁画中很多备茶图,可见茶在契丹算是奢侈品。
辽宋之间的贸易,从北宋初年开始进行。近需要的茶是通过宋方的馈赠和贸易渠道布获得的。在辽宫廷举行的各种礼仪中,茶与酒都是重要内容。契丹人待客是“先汤后茶”,与宋人“客至则殿茶,去则啜汤”怡恰相反。汤用中药甘草煎剂,团茶则锤碎,“用银、铜执壶直接煨于炉口之上〞 煮饮,富贵贫贱不可一日无茶。契丹人在五代时期就有饮茶习俗,而且茶风日炽,家家户户不可一日无茶,宫廷遇重大节日,尝以茶祀祖祭天地,款待宾容和使臣,而且有一套隆重、规范的礼仪。史载:“宋使至……臣僚起立,御床出,皇帝起,人阁,引1臣僚东西阶下殿…⋯臣僚鞠邬發拜,称万岁,线各就坐,赞!两廊从人亦如之,行单茶,行酒,行膳,行果。”1994年在河北省宣化地区发现辽墓六、七、十号墓壁画中,均绘有以碾茶、煮茶、侍女敬茶的茶道程序图,佐证契丹贵族嗜茶之风己很普遍。
契丹壁画
这个厅没有时间仔细看,要再来。






契丹信仰
这个展厅是重点,很多原作默默地放在这里。

首先是辽上京西坡佛像。第一次近距离看辽金佛像雕塑,与真人等高,超级真实的写实雕塑,瞳孔处用了专门的处理(想起麦积山石窟的佛眼是用琉璃,有光的时候就会凸显)



其次亮点是辽上京南塔的浮雕,得以近距离和辽塔浮雕对视。不知为何都被剥离下来,肯定有故事。北塔天宫的一些文物也在此处,但是北塔相比南塔建造比较早,形制也简单些。





南塔上镶嵌的道教人物,比较罕见地佛道共存于辽塔。


再次,提到了一位鲜演大师和辽代皇家寺院开龙寺。
鲜演大师(公元1048--1118年)是辽代最富盛名的大开龙寺(寺址在今林东镇北山公园)的高僧,生于重照十七年(公元1048年),是怀州(今巴林右族岗根苏木)人。鲜演是法名,俗姓车,先世是来自幽燕(今北京)的汉人。1996年6月.鲜演大师基碑出土于近上京北约了公里的开龙寺僧人墓地。
神文的记載:鲜演大师 自幼聽颖,母亲最初用儒典教育他,再导以佛教启发。少年鲜演拜同乡大师大师为师研修佛法,并随师至“上都”(即辽上京临潢府)。在开龙寺山家。鲜演大师“凡所见回”“皆长于众”。清宁五年(1059)被特许参加具足戒考试,以弱龄(十三岁),“试经具成,抉为第一”。后到中京(今宁城)、南京(今北京) 等地游学,声名大振。鲜演大师深得道家說识。“路以冬要:召赴庭阔。
鲜演大师精于讲道,其论道 “善于數扬,协于听览。”因为学养深厚,“高爾外新,信统倾心:大近中国,师徒想首”。大师一生著作顾丰,有《仁王护国经融通疏》《菩萨戒纂要疏》《唯识论搬奇提异動》《华严经玄谈决择记》《摩诃衍论显正疏》《菩提心戒》《诸经戒本》《三宝六师外护文》等。鲜演大师是一位融合诸宗思想,通經、律、注兼精儒典的博学大师。其中《华严经玄设决择记》流传到高丽、日本,得到高丽、日本宗教界的重视。鲜演大师是辽末佛教界的一颗璀璨之星。



墓志厅也草草经过,信息量非常大。相当于辽史的补充版。



葬俗厅。信佛的汉人是真容偶像葬-火葬,契丹人是面具网络全身葬-土葬。宣化有一个夫妻墓是按自己的习俗合葬,应该是契丹人娶了汉人。



这个在内蒙博物院看到了,震惊

一些细节








此处可以再来,是为记。
🪴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松江 方塔园-经幢-醉白池 (3人喜欢)
- 廊坊博物馆 (5人喜欢)
- 漫步北海公园 | 陌游记#31 (2人喜欢)
- 石家庄 毗卢寺 (13人喜欢)
- 保定 淮军公所-直隶总督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博物馆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