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和邢岫烟:重读《红楼梦》惊艳我的两个人物
都说《红楼梦》常读常新,最近重读一遍后确实深以为然。高中时期看红楼最喜欢晴雯和探春一类的角色,机敏、出挑、聪明又漂亮、不畏惧别人眼光和挑战。那时候的我也和这些角色一样,张扬得令人瞩目,所幸高中时期的老师同学人都非常好,即便我有许多心直口快的伤人话语也都没有和我计较。大学之后性格转变得尤其明显,越来越内向和不合群,也终于意识到了许多事情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做什么,要斟酌、要考量、要时刻“留着那一份儿心”。可能是伴随着性格的转变,我逐渐能够看到宝钗身上的可贵和厉害之处。
大叛逆者,往往不以特立独行的姿态示人。如果说晴雯和探春的叛逆写在脸上、反映在行为言语上,那么宝钗的叛逆隐忍和含蓄。那首螃蟹诗足见她心里其实都这些肮脏事都清楚,又唾弃又无可奈何。论起坚韧和勇敢,她也不逊于任何人。父亲早逝,家里只有母亲和哥哥,哥哥薛蟠是个混账,人命官司都不知道背了多少件,这个哥哥有还不如没有。所以家里沉重的负担提前压到了宝钗的肩上,哥哥既然指望不上,那就只能靠我了,所以宝钗出场就成熟得不像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端庄稳重都是有代价的。薛宝钗最可贵最难得的地方在于,知命却不认命。我是个女孩,再聪明再有本事(在当时的时代)也没什么大用处,我不能入仕改变天下,那我至少可以帮母亲做点针线补贴家用、让家人的生活不至于太辛苦;我不能为官改变政策,那我至少可以给衣服单薄的邢岫烟送一件棉袄。这世道就是如此令人无奈,甚至有些黑暗,但我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了总比不做好。她知道所有的结局,但依然从容前往。也恰恰因为知道了所有人最终的命运走向,所以可以随时从眼前的快乐中走出,继续去应对烦劳的生活。上一秒可以开心地扑蝶,下一秒就继续处理各种各样繁杂的事务。向死而生、及时行乐,也是她积极践行的处世之道。
高中的时候写作文,背罗曼·罗兰的名句“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在看清生命的本质后依然热爱。”这句话只有经历过的人能明白有多难做到——在一次次的打压挫败后依然不改初心,不被压垮,勇敢地面对新一天的烦恼和挑战。我觉得薛宝钗做到了,所以我很佩服她。我都无法想象她内心经历过的思考与挣扎,只能被其极其成熟的思想境地震撼。这个角色早已超越性别,是中国儒家思想至高之境的化身。
别人的咏柳絮词,都是借柳絮飘零感怀人生漂泊无依之感,哀哀戚戚。但是宝钗却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的意思是即便漂泊无依如柳絮,有了好风借力依然有可能直上青云。这是何等积极的人生态度!当然,这得有好风才行,她所在的时代,没有这样的好风吹拂。
另一个很惊艳的人物是个小配角——邢岫烟,看着像个打酱油的角色。她的主要特点是穷。爹不疼娘不爱,还得每月管她要银子(像极了现在的某些父母),来贾府投奔邢夫人结果被踹来踹去到了迎春屋里,为了给家里钱寒冬腊月把棉衣都给当了。同一时期入府的薛宝琴有厚实华美的斗篷穿,享受万千宠爱。世界就是如此不公平,有人生活在花团锦簇中福气享用不尽,有人还要为吃饱穿暖发愁。但是岫烟最可贵的一点在于她穷不移志,我穷不是我的错,我并不比别人低一等。不占别人便宜、也不艳羡别人的优渥生活,尤其是在书中那个唯钱权是图的时代(可能也是现在)还能不因别人的对待看自己、坚信自己的价值,是多么宝贵的品质!邢岫烟和那群公子小姐在一起吟诗作对,一点都没见羞窘自卑,反而从容自洽。薛宝钗和邢岫烟,都是成熟、理智、不卑不亢的两位杰出人物,也难怪她们俩能互相欣赏、惺惺相惜。
隔着书本我好像也和这两个角色神交了一番,只希望她们不要嫌弃我心智混沌愚蠢才好。
再吃亿点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成年后的自救?在我考上北大心理学之后 (173人喜欢)
- 4月复盘小记 | 春光、大风、和有你在的每一分钟 (5人喜欢)
- 我的2024 年的观影/剧集最佳
- 看,花开了|2025.3 月复盘小记
- 六十多张照片的超超超超长1-2月总结: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