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活体系的一些思考和调整方案
先来聊聊我开始在豆瓣上写东西的原因。
其实从一两年前我就一直被灌输一个概念——写作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我确实被深深说服了。无论是单纯的陈述判断、还是我从费曼学习法、博客学习法、输出能力、小说写作这些概念上产生的和写作相关的联想,我都逐渐相信——写作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个能力,我坚持过写日记、写技术博客、写阶段随想,开了简书、技术博客、微信公众号各种账号,但是结果都比较不令人满意,我没能坚持写作,因为我确实没有在这些坚持中体会到“写作到底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尤其是在我写技术博客的时候,实际上只要你逻辑足够清楚,列清楚目录,之后要做的就是往里面填一些技术内容,这根本没有锻炼到我的联想能力,日记和随想也是随心所欲,没有章法,我一向是不喜欢散文类作品的,但是我在写这些日常文章的时候,发现自己恰恰就是散文类的发散式写作,没有章法,这让我很难受。
而为什么尝试过,失败了,西西弗斯的石头已经滚下山了,我却又要开始试着把写作纳入日程呢?我觉得原因有两点,第一点也是我尝试写作的原因,就是前文说到的,我依然相信写作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虽然我确实没看出来它到底哪里重要,但是也许就像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了身边人开始身患疾病的时候,你才会察觉到运动的作用一样,有些能力就是潜移默化的,所以,这是我若干次西西弗斯推动巨石的过程中,新的一次尝试。第二点原因是因为从去年开始,我有意识在发展自己的人文爱好,电影、阅读、漫画,这两年忙里偷闲,也看了五十几部电影、三十几本书籍、十几部漫画,我对待电影的阅读习惯是“弹幕吐槽”式的,也就是我会在观影过程中,对当前的逻辑、隐喻做一些记录,不合理的地方也写下来聊做吐槽,算是一个人的精神狂欢,事后还会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故事立意、视听呈现四个方面给电影的各个方面排序,简而言之就是观影方面我是全程带着脑子的,而对于阅读和漫画,我目前会在短时间的小段阅读之后,总结这段阅读的主要内容,但是读完了我似乎也没办法把它表述出来,三十几本书籍记录在我的“已读”文件夹里面,但我却无法将它们的内容纳为己用,实在是暴殄天物,这个日常习惯的优化问题也促使我重拾写作的习惯,在后面我打算每次读完一本书或者看过一部电影,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的精华提取出来。
好的,上面我自顾自地检讨了一些我和“写作”这个事情的孽缘,下面回归正题,“近期生活体系的一些思考和调整方案”,嗯,标题很正式很古板,实际上就是我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察觉到的,我自己的生活习惯体系的一些漏洞,我希望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仅此而已。
首先就是我写作的原因,在上文中提到了,我开始有一定的阅读积累量,但是输出能力却还是薄弱,知识网络相对薄弱,作者的思维方式并没有纳为我的思维方式,最起码我认为没有,这样下去我阅读是为了塑造世界观、了解人类社会和运作规律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对这个问题的修补方案就是有意识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试着用写作的方式让自己消化书籍中的内容,因此,后面我在阅读新书的时候也会考虑重读之前我个人喜欢的一些书籍,用重读+写读后感的方式消化吸收。
第二个我察觉到的点就是“规律”的辩证意义,这是我在暑假两周的假期里面察觉到的,之前一直都是在图书馆敲代码,每天的生活相对规律,也很有效率,但是呢,少了点刺激也少了点兴奋,生活被我过成了一种机械式的重复。放假的那段时间,我确实没有重复之前的生活,但是我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缺少规划的失控,我不知道要做什么,在各种娱乐项目、自我提升的选项中,我选择躺平,刷手机,漫无目的甚至于绝望的刷手机,刷手机厌倦了,想着要做点自我提升的时候,太辛苦了,我接着刷手机吧,时间开始不再重要,我大段大段曾经珍惜的时间被我用来挥霍,最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我并不快乐,心中更多的是对于失控的恐惧、无力和麻木。这不由让我感受到一种矛盾,规律化的作息也许并不是一种惩罚,而更应该看作一种掌控自我生活的工具,下一次的假期,我甚至想要规划我的日常娱乐,单纯的随波逐流只会产生空虚感,规划合理的娱乐也许才会让我有更好的体验。
第三个点是我对于“外置大脑”或者说“收纳”的一些思考,这段时间我换了新电脑,在新电脑配置的过程中我偶然找到了之前觉得很重要但是实际上之后我都没有怎么用到过的文件夹,它里面的内容还是很重要,但是我后面似乎也不会用到它;我的百度网盘文件夹,技术类书籍、技术类资料、生活娱乐、娱乐视频,各种各样混杂且意义重复的文件夹,我知道我的网盘里面有很多笔刷很多资料,但是一时半会我确实找不到;我又联想起之前整理过自己的知乎文件夹,18年的收藏内容现在看来似乎都是很幼稚的东西,或者是很有用但是依然匆匆错过的内容;还有我家里面的收纳,好像都是草草开辟一个抽屉一个柜子,说着放“日用品”、“洗浴用品”,然后把东西一股脑塞进去,知道东西在哪里但是找不着,或者是全然忘记某样东西的存在。为什么呢?我难道没办法建立一套高效存取的库存系统,做好日常收纳和自己的收藏夹、文件夹管理?我表示苦恼。后来,我想到了两种方法,目前也在实践中:首先是通用的分类,我考虑了自己的自律生活体系,大概可分为工作、生活、体系管理三大类,每个大点又可以细分为:工作-技术兴趣、实习、组内;生活-娱乐、爱好、习惯养成;体系管理-方法论、记录、备份等等,这一套和自己的生活体系相契合的通用分类,整理出一份之后,把这个分类体系作用于所有的收纳领域,从而减少单个体系的管理成本;另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定期回顾,我认为很多东西渐渐忘记,多年之后遇到已经无用或者错过使用场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内容当时可能只花了几秒钟判断它有无作用,并没有想过其使用场景,后面就像塞在角落的玩具一样,轻易就被遗忘,因此定期的检查自己的“外置大脑”,对各种内容进行内容提取和精炼,去掉没用的部分,才能从根本上应对这种遗忘。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段时间一些生活琐事的思考,这一次的写作花了我堪堪45分钟,后面也要坚持输出内容哦!
© 本文版权归 lemon_orang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