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红.第340页”——读黄碧云《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读开篇许之行和叶细细,总觉得两个人的名字性格倒置,明明之行更思哲细细听起来略微妖冶,通篇第一次对黄碧云文字的认知有些浅尝辄止。
以后好多个细细,细细~她真很偏爱细细,瘦,平胸,高,敏感,脆弱,神经质,迷惘,苦难,禁忌,炽烈。但对我来说都是轻微遥远的。我能记得更多的是“巴黎”里的陈玉。
……“在这样一个大城市,一个人沉没了,真是悄无声色,不见光影的。”
“我拈着一封信,忽然明白,人不应该有太多的感情。”……
她喜欢写全世界飘零破碎的香港女子,容易让人想起张爱玲笔下流年女子的哀艳凉薄,同样的觥筹交叠浮光声色。
但是读黄碧云的文字,最直接的感官是痛,她的字句里最是冷不丁地刺痛。痛得胸闷的苦,叫人难过。甚至读到《爱在纽约》充满了倦怠和晦涩,盼着怎么还不完,还能弯弯绕绕,像她笔下男性的懦弱,我觉得难受。
直到读毕《桃花红》,总算有了一个特别完整恰到好处的篇幅,我喜欢这个慢条斯理冷艳中透着暖的故事。可能是因为故事的起初是缘于一场归家年夜饭,又或者细月,细玉,细眉好听的名字,还有这篇里理工科学建筑工程的细细,多了一点孩子气的干净又没有彻底避俗的人情味。我终于感受到了黄碧云笔下的她是个个凄苦却温暖真实的(当然这一点在“巴黎”篇里的陈玉也有),即便依然是关于女子痛彻心扉的秘密却缭绕桃花盎然的春意。
年夜饭的丰裕虚掩着那些年的岁月焦灼,世道的惊心动魄谁都看得出命运颠簸,几经勾连转合随着吃席的过程一点一点铺陈,娓娓道着。七姊妹相继出场一帧一帧夺目光景,人声笑骂争执酒杯相撞麻将喧哗夹续的是惨淡过往起伏境遇人生。
盛宴之下百态之姿。她们聚在一起,性格迥异,饱满而又似曾相识,她们晃动着时髦迷人的影子,汇成香港斑驳颓靡的浮城幻影。她们的心总是酸楚潮湿,是一场下不完的连绵阴雨。她们早已负重累累,而这场归家便是片刻停歇久违安宁。
“失火的大概是近摩星岭的木屋房子,橙黄的烈焰吃进沉绿的山里去,喜欢跳跃,如狂欢节。救火车和救护车划着鲜红明蓝的闪光,呜呜的前进,时而停顿,有片刻的寂静,或许有点人声,不过无法听清楚,那或许是个懒惰的父或母,第一次情深的叫唤他们的子女,不过他们可能已经葬在烈焰之中了。姊妹们紧紧的搂着,以火以死,她们才相互绻恋。”
我很喜欢这段黑暗里关于失火的描写,把故事推向完美浪漫的高潮。
每一个周家细姊妹都走过了记忆里撕心裂肺的呯嗙疼痛与吵闹,她们在各自风雨飘摇的宿命里歇斯底里挣扎毫无畏怯,而黑暗里的那场烈焰,火光映照着她们的脸庞,从23到46,她们在各自的年轮上刻画鲜活,勇敢和自由。每一个她都在彼此的血液里流淌着希望与救赎。连带着这篇里的赵先生也变得柔软可爱了。一切都看起来刚刚好,就快雨后天晴。
如同结尾,夜里淡化的彩虹,一夜桃花雨纷落,下尽粉红的雪,以后就是蓝绿的天光。
如此一刻,
“人面桃花相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