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
昨天看电影时,一位朋友发来信息告诉我。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的老板已经进去了。
在相关新闻的搜索结果中,除了通报之外,还看见早些年宣传的他的发家史,那上面内容在2018年我参加应届生入职培训时,还在他的课程当中听过。
这个插曲没有其他太大的意义,只是作为一个引子,让我想起一些以前的事情。
我刚毕业的第一年,实习期工资两千五,发现金。正式入职后月薪三千五,扣除五险一金和水电,到手三千,再存下两千,留下一千块钱以供生活。或许是花自己赚的钱是更要心疼一些,我的生活水平较之大学的时候大幅缩水。不过那个时候换了新的生活圈子,身边并没有熟悉的朋友。而且消费并不如同现在这样“高级”,倒也足以度日。
公司在广佛交界处,在实习期时,我每个周末都回学校,公交车要倒三趟,一共36个站,路程接近两个小时。佛山的公交刷卡打七折,若是半小时内换乘,可以在七折的基础上再减50%,也就是三五折,而顺风车大概要60块,是公交的10.7倍,来回差距则是21.4倍。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时间要更富余,就这么硬坐着回去,在工业园坐里01到新天地广场,换乘238到嘉怡花园,转275回狮山大学城。这是几年前的路线,现在大概不一样了。我的一位朋友送了我一个学校的周边纪念公交卡,我一次也没用过,拿来当钥匙挂件,上面的校徽现在已经开始发黄了。
在当时那微薄的收入下,我什么都不想,我感觉一切都还很遥远,婚姻、房子、车子……这些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那个时候我连驾照都还没考,做PPT的水平也还处在入门阶段,身上毫无技能,唯一的证书只有我的大学毕业证。
那个时候我还不像现在这样,上班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划水,每天都挺忙的,可我现在却也想不起来当时都做了些什么。一切的工作都如同按部就班一样,万事由领导操心,没有人问我是怎么想的,我只需要做事情,不用动太多脑子,只需要留神背后有没有传来“小叶”两个字。
后来公司的经营出现问题,我们换了办公楼,部门里先后四名同事离职,而在我提出意向之后,当天下午工资涨到了5000,我于是决定再忍忍,从此我的本职工作做的越来越少,开始往招聘方向偏移——不光是我的部门,其他部门也存在着集体离职的现象。那段时间我违心地骗了不少新人进来,多是财务部门的。
从制造换到营销办公楼之后,我天天在饭堂吃牛腩面。到了周末外出大肆采购一番,不过也不总都是“大肆”,如我后来归纳的那样,达则卜蜂莲花,穷则走路去广泰,到了接近自身难保的时候,就只能去菜市场讲价了。
从我毕业前的返校经历可以看出,我的公司所在的地方几近于城市边缘,去哪都不方便,毕业后我几乎断绝了一切大学时的社交,每个周末都在寝室里打单机游戏。我现在所用的台式机,是后来一个朋友升级了电脑之后,把淘汰下来的配件送了我,我自己买了张显卡,配了显示屏,花了1200元左右,刚好把我考过人力资源管理师后薅的技能补贴用完了。摆脱了笔记本上那个720的显卡之后,好像穷人乍富,紧接着先后打完了《刺客信条:大革命》《……枭雄》《……叛变》。
再后来我买了投影,当时在公司的一个朋友晚上没事时常来找我看电影,带着他去楼下超市买的零食,两个大男人吃饱喝足,斜躺在1.2米宽的床上,颇有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意境。后来他回了湖南,给我扔下了才开始养的两只乌龟和仓鼠。我考了驾照,离开了那家公司,转过年来的四月份买了车。
当时毕业过来的时候,我只带着衣服被子这些生活用品,唯一的电器是我的笔记本电脑,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实习期往返学校的那几个月里,渐次搬运过来的。走的时候我多了一台台式电脑、投影仪、IPAD、洗衣机,还有电饭锅、烤箱、水壶、四只小畜生,甚至还有一盆绿萝,所有这些两年下来的积攒,都装进货拉拉里运走了。
有趣的是,后来的工作当中,很多人都挺看重我的这段“黑厂”经历,尽管在那两年里我并没有学到些什么了不得的本事。
如果非要说那个时候的生活更开心或者更美好,那也不见得,那个时候的我只是比现在要更年轻一点而已。在我满怀憧憬的同时,也满怀着茫然,我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就像是我在参加入职培训时,那个彼时在我面前意气风发的创始人,又怎么能够想得到,转眼间自己就会在后来的风波当中退出公司经营,而到了五年后的一个普通的周末,有关于自己的消息再出现在自己的学员面前时,会是一个如此令人嗟叹的结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