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ews贸易引力模型实操:贸易量与距离之间关系探讨!
贸易引力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它基于牛顿引力定律,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与它们的经济规模和距离成反比例关系。因此,贸易引力模型使用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面板数据分析等。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Xii表示i国出口到i国的出口额,Yi和Yj表示i国和j国的GDP,Dij表示i国和j国之间的距离,β0为常数,β1和β2分别是Xij对(YiYj)和Dij的弹性,uij是误差项。
基于这一基本的形式,可以逐渐基于写作目的加入更多的变量,比如说考察贸易创造效应的引力模型,可以通过引入领土面积A变量,Xcj表示中国和j国之间在t年的贸易额,GDPcGDPj是中国和j国在t年GDP的乘积。DIsTj是中国和i国两国首都之间的距离。AcAj是中国和j国两国领土面积的乘积,IN—cAFTAcj用来度量t年的贸易创造效应。当中国和j国在t年同属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时,INCAftAcj取值为1,否则为0。β1、β2、β3、β4是Xij日对GDP的常数AcAj和IN—cAFTA的弹性。ucj是误差项。

确定一下数据存在的年限,本文假定2000年和2001年不存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但从2002年到2004年存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来看一下t值与R2结果。在建立了相关的引力模型之后就是就是通过Eviews跑模型得结果,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打开Eviews软件,可以选择建立一个new workfile,也可以选择打开一个已存在的workfile。

选择数据类型:

工作文件窗口是EViews的子窗口,工作文件一开始其中就包含了两个对象,一个是系数向量C(保存估计系数用),另一个是残差序列RESID(实际值与拟合值之差)。
然后将贸易量、经济规模、距离以及其他影响贸易的因素导入到EViews中并双击工作页面上的新变量打开方程拟合窗口,

在方程拟合窗口中,将贸易量设置为因变量,并将其他影响贸易的因素设置为自变量。若是数组窗口,从数组窗口菜单选择View/Descriptive Stats/Individual Samples,就对每个序列计算描述统计量

在设置好方程之后,点击OK按钮运行回归分析。利用PLOT命令绘制趋势图

在命令窗口中键入:PLOT Y
则可以绘制变量Y的趋势图,保存模型分析结果。
在实际操作中的难点在于,xy的关系事先是不清楚的,需要对模型进行筛选,根据展示的xv趋势图的初步关系判定模型类型,分别输入不同的指令,这里的引力模型对应双对数模型。
⑴线性模型

(2)双对数模型

(3)对数模型

⑷指数模型

(5)二次多项式模型

引力模型作为双对数模型经常用于时间序列、面板数据的处理上,因此,在探讨贸易量与距离或者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优先采用这一模型,来评估或者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做出更好的决策评价体系。关于论文的实证部分,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随时在线咨询,愿不负论文辅导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