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第35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我们也用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在他的《道德和立法原则引论》的话引个头“大自然让人类处于‘痛苦’和‘快乐’这两者的主宰下。它们指明了我们应该做什么,并决定了我们应该怎样做。”
读后感
- 人们对于某件事物的感受分为当时感受和事后感受
- 当时感受受我们称之为经验自我,记录每时每刻的真实感受
- 事后感受我们称之为记忆自我,实验表明这两种感受会有区别。记忆自我首峰值与结尾的影响,计算平均值。比如一场音乐会过程很好但解决很糟糕,后来回忆时你就会更倾向于定义为糟糕的音乐会。
- 记忆自我的成因来自于系统1的特征,善于取平均值、不善于计算总数、对于少数食物敏感的特征。
- 而我们对于事物的判断、学习都取自时候的记忆自我,是我们已存储的数据,所以记忆自我具有专制性。我们的记忆有时会欺骗我们。
- 当我们做决策时,来自于我们期望,期望来自于你对过往经验的喜好度。因此记忆自我的结论将作用于你的决策。当你发现决策和你的实际体验有差别时,那么很有可能你的决策受到记忆自我错误的引导,产生了偏差。
-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偏向会反映自身的喜好,哪怕这种偏好是给予个人经历的,哪怕这些经历是刚刚形成的。偏好与决策受记忆影响,而记忆可能是错的。
体验与决策与期望
- 体验:感受是什么
- 期望:想要什么
- 决策:选择了什么。在决策理论中,判断决策是否错误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这个决策和决策人的其他偏向是否一致
关系:体验影响期望,期望影响决策。期望效用理论就是控制决策效用的合理性原则,若人们想要的正巧是自己喜欢的,喜欢的也是自己所选择的时候,“效用”的这两种含义就一致了。就是希望是决策的
如何衡量体验
什么是衡量体验:
怎样回答像“在治疗过程中,海伦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或者“她在沙滩上待了20分钟有多享受”这样的问题?
衡量方法:
- 快乐测量值:快乐测量值是有观察员从他人不同时刻的体验报告中计算出的数据。我们将这些判断称为过程——权衡,因为在计算“曲线下的区域”时,对各个时刻都作了相等的权衡,比如:在疼痛强度为9时,两分钟的疼痛是一分钟的两倍。
- 回顾性评级:在完成体验后,通过回顾整个体验,进行打分。
理论:
- 峰终定律:整体的回顾性评级可通过将最糟糕时期和最后时刻的疼痛程度的平均加权而评估出来
- 过程忽视:过程的持续对所有疼痛的评估没有任何影响
实验:
背景:关于两名病患经历的痛苦的结肠镜检查数据
实验方法:实验中,每60秒我们就要求这些患者说出他们当前的痛苦程度。这些数据用一个范围的值来表示:零表示“没有任何的痛苦”,10表示“无法忍受的痛苦”。
变量:正如你可以看到的,在此过程中,每个患者的体验有很大的改变,患者A的体验持续了8分钟,患者B持续了24分钟。(过程结束时记录的数据则为零)。
实验结果
- 快乐测量值:患者B会承受更大的痛苦。关键因素是B的痛苦过程持续时间更长。
- 回顾性评级:患者A在过程结束前的最后评估是7,而患者B只是1。因此,对于患者A来说,峰终的平均值是7.5,而患者B只有4.5。正如预期的那样,患者A在此期间比患者B更痛苦。
结论:两种自我
经验自我
定义:验证了经验自我,是回答“现在疼吗”这种问题的
特征:经验自我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记忆自我
定义:验证了记忆自我,是回答“总体如何”这种问题的。回顾性评级对过程并不敏感,回顾性评级会权衡两个单一时刻,即高峰和末端
特征
- 我们只有通过记忆才能保存生活体验,因此,在我们思考生命时,唯一能采取的观点来自于记忆自我。
- 记忆自我有时又是错的,但记忆自我可以记录体验,并掌控我们从生活中学到的东西,而决策也正是由这个自我做出的。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学到的就是储存记忆,这么做未必是为了未来的体验。这就是记忆自我的专制性。
- 记忆自我夸大了痛苦体验
实验
背景:我们要求受试者将手浸入冰冷的水中且让冰水没过手腕,一段时间后可以拿出来,并能得到一条温暖的毛巾。受试者可用另一只手控制键盘上的左右键以不断记录自己所承受的痛苦
实验:每位受试者都做了两次冰手实验:
短期实验情况就是在14摄氏度的水中浸泡60秒,受试者会感到水特别凉,但还能忍受。60秒结束后,实验者让受试者把手从冷水中拿出来,并给他们一条温热的毛巾。
长期实验情况会持续90秒。其最初的60秒和短期实验的情况一样,在60秒结束时,实验者什么也不会说,但是他会打开一个阀门,让温水流入容器中。在后30秒内,水温大约会上升1摄氏度,刚好可让受试者觉察到疼痛感略有缓解。
变量:受试者被告知会进行3次实验,但事实上,他们只经历了短期和长期两种情况,分别用不同的手。受试者可选择是否参加第三次实验。而且第三次试验是对前面某次实验的重复,而且使用哪只手可自己决定
目的:目的是为了在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间引起冲突,也是在体验效用和决策效用间引起冲突
结果
理论结果:从经验自我的角度看,长期实验明显更糟糕
实际结果:有80%的受试者选择在第三次实验时重复长期实验,称自己愿意忍受后30秒不必要的痛苦。峰终定律认为短期实验的记忆要比长期实验的记忆更糟,而过程忽视则认为90秒和60秒疼痛之间的区别会被忽略。因此,我们预测受试者将对长期实验会有更好的(或更不好的)记忆并且选择重复此试验。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
结论:如果我们问他们:“你是喜欢泡90秒,还是只是前60秒?”他们肯定就会选择短期实验了。他们选择的是记忆中不那么令人厌恶的实验。
2种自我形成的原因
系统1是用平均水平、规范和原型来表示集合,而不是用各条件的集合。冰手实验就是多个时刻的集合,而记忆自我会将每个时刻作为典型时刻记下来。
对于通过经验自我来评估各个时刻的客观观察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曲线下的区域”,因为它表示的正是这段时间内受试者承受的所有痛苦,这本质上属于总结
相比之下,记忆自我保存的记忆是对代表性的时刻的感受,受到高峰和结束时刻的强烈影响。
应用
- 如果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记忆,那降低最为疼痛时的疼痛感就比将疼痛的过程减到最短更为重要。
- 如果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记忆,那降低最为疼痛时的疼痛感就比将疼痛的过程减到最短更为重要。
- 如果想减少实际体验到的痛苦,迅速完成这个过程或许更合适,即使这样做会让患者更疼痛并给患者留下可怕的记忆。
- 如果决策效用与体验效用不相符,那么肯定是决策出错了。举例:持续90秒浸在冷水里比其前60秒在冷水里更痛苦。如果人们愿意选择忍受较长时间的浸泡,则说明他们的决定是错的。
反思
我们不能完全相信我们的偏向会反映出自身的爱好,即使这种偏向是基于个人经验的,甚至那些经验的记忆是刚刚才建立的!品位和决策受记忆影响,但记忆可能是错的
示例——体验效用
“你完全是从记忆自我的角度思考你失败的婚姻的。离婚就像是以刺耳的音符结束的交响乐。事实上,它虽然结束时很糟糕,但这并不意味着整首交响乐都那么糟。”
“这是关于过程忽视的一个负面例子。尽管好的体验的时间要比不好的体验时间多10倍,但你还是将好的体验和不好的等同并加以权衡了。”
爱思考的大萌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动物庄园》读书感悟
- 与世间万物的人生问答-何为善恶、如何向之 (2人喜欢)
- 与世间万物的人生问答-求得精神的盈亏平衡 (2人喜欢)
- 与世间万物的人生问答-世间万物本就动态,何求稳定 (1人喜欢)
- 与世间万物的人生问答-工作如棋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