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田野(三):徘徊于档案和访谈之间
这一个月的县域田野给我带来最核心的思考是如何平衡档案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不过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先回忆一下我做的前期工作。
2022年5-7月我已经去过市档案馆查阅了一个月左右的档案内容,在9月返校后就开始强度较高的整理工作。最开始我才去的策略是一份文件一份文件的转译到WORD里,然后再梳理。试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档案内容实在太多,以至于我要是按照这样的流程,每天12个小时整理档案的话,也得至少半年时间。这样整理的好处是每一份文件都会详细阅读,一些关键内容会划出来留着论文写作使用。但是,问题也较为明显,工程量太大,70年代以前的档案大多是手写,我需要一个字一个字识别。
通过开组会讨论,我意识到上述问题,接下来转变了策略,即先梳理几十年该地区卫生系统的整体发展脉络,形成一定的“骨架”。这项工作开展较为轻松。通常来说,在全国重大历史进程结束后,会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比如三大改造完成,公社化运动开始等等。我们可以借助当时写的进程类总结来获取一些信息,并且这些总结提供的阶段划分也比较重要,既可能是地方性的,也可能是全国性的阶段。
在做完这项初步工作后,便开始填补“血肉”。这并不是说把所有内容都填补到之前形成的框架当中,而是根据自身的研究议题去选择哪些材料是和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是相关的。此时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只有一种直觉“我要研究这个东西”。伴随着对于“血肉”的选择,围绕这个研究对象的议题逐步能明确。
在这个过程中,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工作,因为或者别人研究过这个对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查阅档案之前就应该大量阅读),或者是别人研究过这个时间段内一些其他类似的东西(这一部分则很难在阅读档案前确定,而是伴随着档案的挖掘,尝试将自身研究内容与他人区分的过程)。在漫长的阅读和整理过程中,一方面我似乎已经写好了一个东西(第一次整理了3万多字较为粗略的内容,第二次整理了73页47000多字,这两次隔了几乎半年,第二次的内容也是几乎重新组织第一次的语言和框架,在这两次之前,大大小小写了七八份梳理小事件的文件。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档案研究,碰壁实在太多了)。


另一方面,我似乎只是做了历史进程中自上而下的部分,那些更加隐秘有趣的内容则没有出现在我的文档里。这时我意识到了市级档案的局限,就跟着老师去县里查阅档案。
我最开始的想法是先去档案馆,再访谈人员。因为这样的话,我可以了解地方性的“骨架”而之后通过口述史的方式去填补血肉。但导师让我们先去访谈,最后再去档案馆。后来在查阅档案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如果最开始就查阅档案的话,确实能够拿到档案内容,但根本没有时间细看,晚上回房间直接睡觉,没有精力进行哪怕最简单的梳理工作。同时田野的精力是随着日子往后快速流失的,如果后续再访谈,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做。

上述当然是对于精力的考虑,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访谈先于档案是更好的。首先,如上所述,档案如骨架,但骨架的问题在于,只抓住一个关节无法概览全貌。如果只就关节解读内容,提炼出来的东西过于“虚”,甚至违背了后续的事实。我个人是比较反对对地方性一个微小事件的解读完全借助国家级政策和运动,因为这样忽视了地方的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人民公社卫生院的成立这件事情,如果只借用国家人民公社化的事件来解读,那么显得很“干”,而如果我们将卫生院之前联合诊所在地方的结构、人员和问题介绍清楚,再勾勒这一转变过程,那么内容会更加扎实生动,也能更好理解转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其次,访谈如速写,我们通过两个小时的访谈能够快速了解到这个人一生的职业流动、同事关系和个体在每一次选择面前的考量。这些内容对于个体来说极为完整,而对于地方整体状况来说则显得碎片。但正因为访谈内容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是完整的,那么我们能够获知的是历史变迁在个体年龄增长过程中的彰显,每个个体就像一面独特的哈哈镜,在不同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不同的色彩和形象。比如我上次说到的不同医别在85年之后的境况,或者不同年代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群体的限制与机会。因此,访谈不仅能够挖掘出高度个体性群体性的内容,而且能够看到同样的历史进程与不同群体性的互动关系。

当访谈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们似乎抓住了该地区医疗人员共同拥有的特征,也似乎能够进一步区分群体(就像我上次讲的内容),但对于整体历史进程非常模糊,那些在不同年代打在受访者身上的印迹在根本上是由什么造成的,这个问题很难通过访谈来回答。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而是完全依靠个体访谈内容组成论文,最后的结果同样会“虚”,因为它包含了太多不明确的感受和模糊的记忆片段,这些内容无法放置在具体历史情境下加以讨论,而只能在比较大的时间段下,比如改开前后。
当然,因为我不是纯粹做记忆研究,对于记忆破碎、不连续、重复等等特质的关注并不多(虽然我很感兴趣,但和我的论文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对于访谈和档案之间关系的把握更多是围绕特定历史事件展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了情感和意义。比如80年代妇科大夫下乡接产,访谈者讲述了非常多且有趣的精力,而这些独特且带有情感投射的经历留有了极大的解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