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反思和调整1.0
看了脑科学之后,还是有点启示的。自己学习方法上的确有不足的方法。
一,区分
大脑并不能识别哪个是重点,也不善于储存,如果囫囵吞枣的看一遍,势必是记不住东西的。同时,能区分知识,也是我们学会的标志之一。
应用到学习上,需要我们明白,掌握至少要三四次。第一遍大概了解整体,是为了理解;第二遍把握细节,区分出知识中的重点,是为了学会;第三遍复习细节和重点,是为了记住;第四遍对应考点复习,这是为了考试准备的环节。在大量习题后,再次复习需要区别出知识考点,考的题型,考的重点,考的方式。当然如何复习,这又是要展开的了。
为什么我的学习效率低,考试还回忆不出对应知识点,就是因为每次复习就是全方位的,囫囵吞枣的全看一遍,这样效果不大。
二、复习
复习可以说是记忆过程最重要的步骤,复习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调整思考,这是我没有之前没有想过的。
复习内容:是考点,是重点,是一字不差要了解的。所以学习过后要圈画出重点,做题过后又有重点。复习内容和位置是固定的,这样有利于记忆。最好的复习资料,我认为是思维导图和错题本。
复习方法:适合大脑的记忆方式,比如说动作,图画,声音,做题目,做思维导图,复述知识。尤其是做题目,比起追求正确率,要明白他是复习手段,是检验知识的手段,无论正确,你需要自问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呢?是了解,还是记得清楚明白,能够自己讲出来。我发现,目前我的程度就是模模糊糊,做题目要连蒙带猜。
大脑更喜欢输出型记忆,不擅长存储,死记硬背是最差的方法。除了知识性,其他的最好要输出自己的观点,要以作题目的方式去理解。
复习时间安排:学习后第2天,第9天,第16天,第46天。做一个时间表,学习某个固定的内容。
三,杂七杂八的点
基础很重要。
分心是不是顺着去玩儿,而是提醒自己此时在分心,利用鸡蛋法找回注意力。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有预案。
拆分任务,当难住时,不要不管不顾的去做题,听课,而是思考难点在哪儿,盖如何拆解提升。
记忆量需要把握,太多内容只会让大脑混淆。早饭午饭晚饭后,娱乐时间;早上,睡觉1—2h是记忆时间。
注意记忆内容要组块化,相似化,分类化。这就要求学习之前整理好资料。
四,看书
看书面临一个问题,看了之后容易忘记,这就涉及到如何做笔记。
首先,看目录和序言,明白这本书大致内容。同时想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带着目的去看书。
然后边看书边做笔记,用草稿本提炼关键词和重点,还有临时的想法,看完之后再整合。如果不当下做笔记,一定会偷懒,而且会忘记自己的想法。或者也可以用录音笔及时记下来。
看完书,最好能梳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