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延迟满足》有感
《延迟满足》全书四大部分,不仅对影响童年一生的内在逻辑棉花糖实验,追本溯源。而且 明确指出所有人在面对人生中的棉花糖时,书里的观点理论及技巧方法都能用得上。

《延迟满足》作者沃尔特 • 米歇尔,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棉花糖实验之父。20世纪最著名100位心理学家排行榜第25 位。此书系作者毕生研究自控力,棉花粮实验追踪半个世纪的成名之作。并因此于1978年,1982年两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组"杰出科学贡献奖"。
书中不仅对培养童年期孩子,提高抵制社会上各种负面信息诱惑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控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所有人,通过合理调节大脑的冲动系统与冷静系统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控力具有非常极积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比喻,很多学生家长苦恼自己家孩子总是不听话,头天给讲道理,明白后表示不再犯,可第二天他又犯了。还有比喻影视剧中看到,片中人物好赌成性,家人朋友都劝!他自剁了手指,可以最后还是进了赌场。
还有很多抄股的朋友,没有开盘前,什么巴菲特,还有很多大师的投资理论学了一大堆,也明白一个真理就是不要冲动!可是一开盘,眼中曲线跳动起来后,就什么也忘了。涨了涨了一头跟进,结果一进曲线就往下走。跌了跌了,又马上割肉。
这都是因为他们在面对人生的棉花糖时,大脑中的冲动系统总是战胜了冷静系统,自控力明显不足的具体表现。
有人说冲动是魔鬼,可就是有大把人只愿做魔鬼,现实中这种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
如何提高大脑的的冷静系统功能?《延迟满足》这本书作者,通过追踪样本人群,从童年到成年的数据,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延伸出了有关自我控制的研究成果。通过这本书向我们毫无保留地进行了详细解读。
第一部分,棉花糖实验
分为二章,第一章棉花糖实验的缘起,在这里讲了开展棉花实验的意义及研究成果,让我们知道,在棉花糖实验中可以延迟较长时间的学龄前儿童,在十几年后的青少年期面对挫折时,会展现出较高的自控力。
同时,通过对中年人脑部扫描发现,对于可以等待较长时间的人而言,他们大脑中负责有效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和控制冲动的前额纹状体区域更加活跃。
第二章孩子们是如何抵制诱惑的,在这里,让我们面对培训孩子的自控能力时,可以获得一些可靠的技巧,如采用分心策略,或者对需求物进行有效幻想如食物幻想它是无法食用的,从而达到延迟满足的目的。
现实中,这个技巧很有用,比喻前面例子,孩子不听话,如孩子总坐不住,怎么办?分心策略,让他不去想起身的动作。还有,孩子某个行动做得不好,我们是不是可以讲一个故事,描绘这个动作造成危害的情景,引起他一种不好的幻想,从而让他改变这个毛病呢?
当然了,这章内,不仅介绍这些技巧的心理学原理,还介绍了其它有趣的事,比喻,大众对于棉花糖实验的误解,了解这些典型案例,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延时满足——自控力的根基
书中从第三章到第七章共五章来介绍此部分内容,通过这五章的学习,让我们明白自控力的根基就是延时满足,而且影响自控力的深层因素就是大脑的两大系统,冲动系统和冷静系统,也就是第三章讲的内容,明确指出对自控力起决定作用的冷静系统,跟年龄性别有很大关系。而且,它总是在你最需要它的时侯缺失。往往压力持续的时间越长,认知能力受到的损伤越大,危害就越持久,最终会导致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
紧接着,第4章的延迟满足能力的形成,第五章的抵制诱惑的"如果-就",第6章的冲动的现在和冷静的未来,第7章延迟满足能力的可塑性。让我们明白,自控力就象我们身体的肌肉一样,有些人生来很发达,也有些人生来就瘦弱,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都是可以通过类似锻炼肌肉一样的方式进行训练的,也就是可塑造的。
书中还利用波特诺的妈妈典型案例,明确指出:如果父母过度管控婴儿,有可能损害他们自我控制技能的发展。而这一点,对于现实中的我国当今教育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终于明白,市面上曾流传着所谓的"延迟满足训练育儿法",拿书中的"棉花糖实验"说事,告诉家长只要给孩子施压和控制,孩子就有光明的未来;还有类似的,如传统观念的的所谓“严师出高徒”,其实他们都是一种歪曲、不科学的育儿理论。
典型的如最近电视剧《小舍得》中的钟老师形象,不论剧中的家长,还是现实影评中的家长有很多对此形象是抱喜好态度的。而这却是不对的。
当然了,书里还有很多关键的认知,也非常重要,激励着我们深入阅读,反复阅读。
第三部分,“延时满足”如何帮助我们渡过一生
作者从第8章到第17章共10章来阐述,是本书篇幅最大的一部分内容,内容适及成长的良性循环,为未来的自己早做打算,抵制当下的诱惑,保护受伤的自我,缓解痛苦的情绪,心理免疫系统,特定环境下的自我控制,性格的"如果﹣就"特征,瘫痪的意志力,疲劳的意志力。如果说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属于理论的讲解的话,那么,这部分就是属于具体应用的技巧讲述了。
这些内容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呢?如成长的良性循环中指出信念和乐观主义的重要作用,现实生活很多人想要去实操延时满足,总是感到困难重重,如中小学学生,在学校中总是不听话,认真观察不难发现,这此孩子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没有明确的(目标)信念,他们坐在教室里也总是不愉快,没有一种乐观主义的精神。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在瘫痪的意志力,疲劳的意志力等篇幅中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怎么树立他们的信念及乐观主义心境,尤其重要的是,性格的"如果﹣就"特征中可以找到答案,就是说要找到性格中的热点。
热点?怎么理解?比喻说现实中老人戒烟,医生讲他不听,他说,年纪都这么大了,反正也没有几年了,人都要死的。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去找他最在乎的事情,如老人最关心是他女儿,也最爱听他女儿的话,那么这就是他的热点了。让女儿去跟他讲,这样去劝他戒烟往往就事倍功半。
当然了,里面还有很多针对不同人的技巧和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都是经典,甚至可以说是颠覆平常人认知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部分从实验室到生活
这部分用了最后三个章节来阐述,第18章的棉花糖与公共政策,第19章的提高自控力的核心策略与应用,
第20章的棉花糖里有你的未来。
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与延续及扩展应用。如里面提到的关于公共政策方面的学前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很好实例。针对我们国家来说,学前教育是近几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因为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了,相应的社会及家长也注重起这方面。但因为我们经验有限,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学前教育理所当然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将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一定要帮助幼儿发展形成必要的性格技能和动机,去赢得属于他们的机会。
那么家长要如何做?这里有些观点讲得很到位,指出特别重要的是在孕期和幼儿时期保持较低的压力水平;还有从婴儿出生开始,养育人就可以使用分心策略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压力感受中转移,关注更有趣的刺激物和活动;还有要尽早帮助孩子认识到他是有选择的,每个选择都是有后果的等等。
尤其是后面这一条,你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以身作则,这可是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识。同时,指出过度推迟满足的人生和无法推迟满足的人生是一样悲哀的,这可是给那些传统育儿观念敲响了警钟!
总之,《延迟满足》这本书,不仅针对The Marshmallow Test 棉花糖实验,揭示了影响童年一生的内在逻辑,而且进行了追本溯源,延伸应用。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可以明白:我们不仅需要延迟满足,而且还要变革我们头脑中长久以来固有的错误认知,让孩子保持乐观的延迟满足,而不是打骂批的教导他们;同时,还会利用本书知识发现身边人的“热点”等技巧,从而帮助他们校正错误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