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记忆”暑期社会实践第一站——许厝
暑期社会实践
第一站——许厝

红砖古厝是福建闽南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其中许厝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厝。许厝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红砖古厝。
2023年7月24日下午,我们意外地来到了许厝村。走进古厝,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红色。古厝主体建筑均采用红砖砌筑,墙面平整,色泽鲜艳。厚重的红砖墙壁给人一种古朴而沉稳的感觉,同时也表现出福建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


再往里走,可以看到门楼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木牌匾额,上面雕刻着“许氏家庙”四个大字,字体端庄,气势磅礴。在据了解,翔安多数许姓村落的入闽始祖是左侍御史许爱,他于唐中和年间(881-885)入闽,择居晋江瑶林,继迁石龟,子孙繁衍在漳泉两府。许爱的后代最早从晋江迁入厦门同安的是“萧山派”。大约公元900年,许文强从晋江前岗村迁入同安绥得乡方来里的玉溪(今内厝镇行溪村)。许文强的孙子许聚,生于后唐庄宗元年(923)。许聚入赘于邻近的萧山村一户萧姓人家,经岳父允许,在萧山村建房居住,后竟发展到全村都是许姓人家,村名改为许厝。以“萧山始祖”许聚为一世,七世许衍生于宋宣和乙巳(1125)。他于乾道八年(1172)中进士,历任赣州、福州教授,永福知县等。目前许聚的子孙在许厝本村居住着已达1500多人,而往外迁播的情形繁复,人口已大大超过本村。
十一世许祖肃生于宋淳佑十二年(1252),卒于元至元末十六年(1289)。所以可推断祖肃从许厝迁文崎的时间为宋末元初。祖肃的孙子何代、何科即搬离文崎,于附近滨海处另建房居住,又发展出一个许厝村——俗称“下许”,以区别于今内厝镇的许厝村(顶许)。下许本村人口现在已上千,而向外播迁的就更多了。下许就是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地点。

我们还参观了著名诗人鲁藜(1914-1999)的故居。鲁藜,原名许图地,原籍同安县内厝乡许厝村。童年时随父母侨居越南。鲁藜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他的诗充满爱国主义激情,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1955年因受“胡风集团”事件株连蒙冤入狱26年。1994年10月,天津市为诗人80寿辰举行祝寿会,称他是“我国当代卓有成效的著名作家”(林默涵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经漫长岁月冶炼,你属于纯金”(艾青语)
他的故居也是一座红砖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展现了典型的闽南建筑特色。

此次的许厝之行,我们不仅了解了鲁藜这位伟大诗人的生平和诗作,更深刻感受到了古厝古建的魅力。这座红砖古厝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许厝资料源于族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