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摆脱智力,抵达事物 | 声音剧场回顾
提到《追忆似水年华》,我们大都会联想到这样的关键词:“意识流”“通感”“细节”“记忆”,等等。 它似乎总以厚重、难解示人。如果你捕捉到了文字间的细节,看似读懂了普鲁斯特所描述的各种记忆片段,却无法从整体感知、触达作品的内核。
“事物不可能通过细节累积而抵达”,南京大学文学院傅元峰教授如是说。
为了从结构而非细节的角度走近《追忆似水年华》,译林出版社和南京大学文学院合力制作了“迷时之寻——文学与声音系列1·普鲁斯特声音剧场”。声音剧场最终落地在南京大学黑匣子这个物理空间。野外合作社主唱王海洋策划了此次声音剧场,艺术家赵慧儿则承担了视觉装置部分。为致敬普鲁斯特的社交世界,还特别设置了剧场沙龙,由傅元峰教授主持。



开场序曲:贺浩洋 摄影:葛元元

演员:王泓运、汪葛淳

左起:张引弘、唐洋洋、庞培、傅元峰
庞培:普鲁斯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Vita提供照片

泽提供照片,内有《追忆似水年华》七卷珍藏版与徐和瑾译《追忆似水年华》四卷本

袁楠

演员与《追忆似水年华》七卷本

《追忆似水年华》七卷本(珍藏版)

译林社播客“树上树下”第四期收录剧场创作谈
摄影:贰伪馬(特别标注的图片除外)
原发表于译林出版社公众号,点击链接可获取声音剧场回顾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vc8Er0vnh_qpXCM0ajhbDQ
普鲁斯特作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