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扫兴
最近被朋友推的一篇帖子,内容是父母的扫兴和不扫兴。好像这种问题尤其触及我和妻子的敏感地带,永远都逃不掉的被扫兴状态。
从小到大,甚至年近半百,任何开心快乐的事情,在分享给父母的时候,都会让他们给出一个诸如你哪里哪里不是满分的意见。即便长久不联系,在偶尔联系的时候,也依然会得到一些人生或者生活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一段我不是为你好这类的结尾,却没有任何肯定和赞同。
确实,我不是满分的。
但是在我和妻子这些年相处中,却几乎没有过这种挑剔。我看她是可爱的,以至于她总觉得我是因为爱情带了一个可爱滤镜。当然在她眼里我也是可爱和幼稚的,像小孩子。我们的分享都是会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陪对方高兴或者不高兴。这个大概就是滤镜的来源吧,她可爱一次,我喜欢她一次,她越来越可爱,我也越来越喜欢可爱的她,因为喜欢,也就逐渐模仿她的可爱,就变成了她眼中可爱的豆豆。
想到有一次母亲买了一件衣服,问我好不好看,以我的审美,自然是说不咋样。后来妻子跟我说,她买衣服是想去参加朋友孩子的婚礼,被我说不好看就没了心情去。我讨厌妻子怪我,也加上心情确实压抑,就吵了起来,她说我的情商低,于是吵的就更厉害了。
今天回想起来,或许和她的可爱滤镜一样,母亲在我眼里也有滤镜,诚实挑剔的滤镜,我戴着另一个滤镜看待母亲,一如她言传身教的告诉我如何诚实的挑剔。或许那个时候她的兴致真的也就被我扫了吧。
这类问题,归因到情商,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比如面对领导,客户,同学,朋友,自如的切换角色,以不同的面孔对人,让大家一团和气。但面对父母家人,很难换成社会角色,经年累月的相处,已经有了固有的习得模式,所以也就自然断掉了分享欲,慢慢减少了联系和打扰,互相帮忙但是互不扫兴,这应该就是我最好的尽孝方式了。
至少,我还是学会了不去扫兴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