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团队:不要用更多的作业“奖励”勤劳的小孩
最近我所在的大团队处在多事之秋,原先最勤劳肯干的主力因为太多事情压垮了躺平了,其下的小组成员日趋摆烂的姿态。
我又想起同事的漂亮女儿。同事经常抱怨她作业做得太慢,磨磨蹭蹭就是不愿意开始。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问,如果她做完了有什么奖励吗?我同事说,成绩不好的科目,当然是再加加油,补一点课外作业咯。
我当下反应,那是我,我也做的慢,做完了还有的做,不如少做。
回头想想,自己的情商确实堪忧,不该说出来这种指导别人教育小孩的话,毕竟我不是家长。
然而,最近我发现团队也是这样,当奖励不足时,越做的好、做的快,反而吃亏。
奖励机制的关键,从小到大可以这么看:
1. 团队实物性奖励:周会给一些季节性的食物比如XX第一杯奶茶之类的,按节点一起吃饭(选择中午不影响大家下班时间)。临时性团建,比如周五下午去景点春游。
2. 给予鼓励:根据项目情况给予绩效、提高工资等。提升的要素,比如申请奖励(个人奖、团队奖)、可以写进简历的材料(项目挂名、论文、专利、标准、著作)、晋升的帮助(承担组长、提供资源)。
2. 提供向上的动力:俗称画大饼,项目做完了会给提升的要素,比如申请奖励(个人奖、团队奖)、可以写进简历的材料(项目挂名、论文、专利、标准、著作)、晋升的帮助(承担组长、提供资源)。
4. 提供金钱:根据项目情况给予绩效、提高工资等。(根据能提供的奖金包,这个奖励机制排名会变)。
5. 提供成就感:交流后获取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点,比如有些更愿意做创新性的东西、喜欢理论和计算;有些更愿意做实现,看见自己完成的东西有用或者做出满意的工程。在确保工作能做完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大家的成就感。
如果能满足上述,基本上团队还是能正向发展的,最可怕的是负反馈:
1. 工作无法完成,形成队列:有人工作刚脱手,立刻安排临时性又紧急的给他。
2. 补偿性目的性吃饭:安排公司周边的晚饭,潜台词吃完回去加班。
3. 无法安排其个人目标:只有项目节点,没有人的节点。没有想过组员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材料才能晋升,一味安排工作。
4. 长期无法获得成就感: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的工作只会被挑刺,但是只提供负面评价不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布置任务后,组员问如何完成,回答先做做看。待做完节点反馈时,告知其不行,至于为何不行,自己回去想。
5. 不提供支持:包括不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支持,不提供与兄弟组协调支持等。
6. 团队内不公平:我觉得最严重就是这点,多做吃亏,少做一样甚至更好。后来者看先来者待遇,有样学样,劣币驱逐良币。
所谓让勤劳的孩子获得糖果、动画片、玩耍的时间,而不是给他们更多作业,是为2023上半年工作感悟。
不吃花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钱是通往幸福的桥梁,但请不要停在桥上 (11人喜欢)
- 实验2025:攒到钱了然后呢终极版~把收入都花完的体验是什么样子 (1人喜欢)
- 年底重磅,投资仓位中基金的相关性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