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最美的模样——读安德烈·高兹的《致D》
读完法国哲学家安德烈·高兹写给妻子多莉娜的这封情书,心中感慨万千。
首先,在这封不是特别长的情书中,高兹娓娓道来他与多莉娜相识相爱相伴一生的历程,没有轰轰烈烈,有的是相互扶协、相濡以沫度过的艰难不屈的一生。对于爱情,高兹并不高调但却真诚,在他看来,爱情和婚姻是一种没你不行的相伴,是一种在身边可能感受不深,一旦不在身边就痛彻心扉的存在。所以,58年相伴而来的一生,是“经彼此而生,为彼此而生”,是朴实的志同道合。两颗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心灵能够相互碰撞、心灵契合,与两人类似的童年经历相关,它们将他们连接在一起,有了进一步走下去的相似经验。而在这场结合中,多莉娜无疑是包容的,对于高兹的写作追求是给予无条件支持的,无论是在怎样的生活境遇之下。
其次,虽然说这是高兹写给妻子多莉娜的情书,但是阅读后的感受确实高兹对于自己人生历程的一个缩写和概括,尤其是在遇见多莉娜之后。在这段人生历程中,高兹不断地反思着自己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反思着自己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为自己在世界上寻找一席之地。作为存在主义者,面对爱情和婚姻,我个人更欣赏高兹的态度,即便有时候他不是那么自信。对于萨特和波伏娃,他们在爱情上的态度我不敢恭维。其实,对于什么是爱情?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其实也是模糊的,虽然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爱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主题。更多的时候,我发现我连追求爱情的勇气都是欠缺的,不安全感、无法承受爱情之殇,让我在面对爱情这种感情的时候总是怯步。
再次,高兹与多莉娜之间的感情生活映证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一辈子是多长?58年相携手走过,是不是已经很长?当代婚姻的离婚率之高常常让人感受不到婚姻的神圣,也感受不到组建一个家庭的责任和担当。面对多彩斑斓的诱惑,责任常常隐退,似乎谁没有了谁不能活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爱情成了一场感情游戏,玩不起就出局。爱情的珍贵、婚姻的神圣,在阅读高兹的这本给妻子的情书中被悄然点燃。这才应该是爱情的样子、婚姻的模式。虽然,高兹和多莉娜生命的最后历程以这种理性的方式结束,我们会有些唏嘘。但正如在书中结尾处所描述的,“在空旷的道路和荒漠中,他走在一辆灵车后面。我就是这个男人。灵车里装的是你。我不要参加你的火化葬礼,我不要收到装有你骨灰的大口瓶。”高兹说,“我们都不愿意在对方去了以后,一个人继续孤独地活下去。我经常对彼此说,万一有来生,我们仍然愿意共同度过。”但,这是他们共同的选择。而在字里行间展现的是高兹对妻子的深沉地爱和不离不弃地追随。这大概就是爱情最美的模样吧!
摘录:
“正是我们的爱情故事让我们成为今天的这个模样,经彼此而生,为彼此而生。”
“和你在一起我才明白,欢愉不是得到或是给予,只有在相互给予,并且能够唤起另一方赠与的愿望时,欢愉才能存在。”
“工业的发展将社会便成为一个巨大的机器,它不仅没有使人类得到解放,而且缩小了人类能够自我掌控的空间,为他们规定了什么是他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他们应该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生产不再是为我们服务,我们倒过来为生产服务。因为一切类型的服务都有专业化的趋势,我们无法再承担起服务的责任,自行决定我们的需求,并且自己实现需求的满足:在所有的事情上,我们都取决于‘让人濒于瘫痪的专业性’。 ”
[法]安德烈·高兹,《致D》,袁筱一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 本文版权归 oldfaithfu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