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觉醒》读书笔记之二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成功’是用文化标尺来衡量的,因此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这样的理念,认为生命就是要不断推动自己,优化自己,获得成就。当这一理念被关联在孩子身上时,关注的焦点便成了高分、优等、融入‘对’的圈子——所有的这些期望,都是为了他们最终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确真的事实,但现在这个观念似乎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现在,无论是父母、家长,都很痴迷于实现目标,痴迷于这些目标能够孩子们带来“幸福未来”的美好前景,以致于我们不断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无微不至”的管理。这个背后高举的旗号就是“为你好!”其实这真的就是作为成年人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了孩子们的身上,正如书中卡拉说的那样“我唯恐唐雅上不了大学,会落后于他人。我非常担心她找不到一份好工作,不能自食其力。我花了好多年才自立,我不想她像我这样。”这种情形的背后折射出的就是我们在凭借着父母的权威掌控着孩子,希望孩子们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而不是孩子们自己心中想成为的人!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现状吧。
这几天有一点闲时在看《去有风的地方》,再想想自己,人生原来真的可以慢下来、暂停、切换赛道。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做的不能将未来的结果急于呈现出来,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的静下来,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我们需要摒弃错误观念,把孩子看成是完全有能力书写自己人生篇章的独立个体时,他们自会展现出与生俱来的活力与勇气。正如村上春树说的那样——我就是,不是别人,这于我乃是一份重要的资产。
因此,在未来,我们应该像书中说的那样——身为家长,我的目标是把我的孩子抚养成这样一个人,坚定地根植于自身,明确自己的内在价值,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并与我保持着稳固的关系。这样的孩子张大以后,自是豪气万千、光芒万丈。张国荣的歌《我》很适合此刻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