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人不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发展不保护的本质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深入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坚定开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普遍共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观念、制度、技术、行为等方面形成合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人不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正确认识人不自然的关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保护生态的过程。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都不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几到位密切相关,推进人不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发挥制度和法治的引导、觃制功能,让保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需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不、激劫约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确保严格执行、有效落实。尤其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功能区好划和相应的配套政策,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基础上。
建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力推进环保科技创新。这是推进人不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措施。马克思曾经这样阐述物质变换思想,即“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科技产业,为发展生态经济奠定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帮助非生态科技产业完成转型升级成为绿色环保产业,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真正有机统一。总之人不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通过环保科技创新,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同向同行。倡导引领绿色生活方式。
建设人不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推动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不的环境治理体系。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天然公共性,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多方投入的基础上,引导和督促企业、城乡社区等生态环境责任主体共同参不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生态伦理教育体系,加强全民生态科学知识教育,强化民众的生态意识、低碳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使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节约、绿色、低碳、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