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周期性公司市盈率很低时,这是繁荣期到头的信号
光年FX:金融分析师、财经媒体人、业余研究交易技术分析。掌握一手最新前沿科技资讯,向您分享最深度的行业洞见。以下内容来自Just2Trade捷仕。
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写到,林奇在1982年回答电视台主持人的问题“什么是你成功的秘密”时说:“我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并阅读700份年度报告。”
不管怎样,这个数量是够惊人的。林奇不仅调研美国的上市公司,而且还到海外去寻找好股票。
他曾坦承:”除了约翰·坦普,我是第一个重仓持有国外股票的国内基金经理”。
在1985年9月中旬的一次国际调研活动中,林奇花了3周时间调研了23家上市公司,收获颇大。
投资之后再进行调整,若调查后觉得好,就加码买进,不行就抛掉。一般来说,林奇”事后诸葛亮”的概率是10%,也就是他考虑10家公司后,会对一家公司真正感兴趣。
他说:“如果你有5种股票,3种下跌75%,一种上涨了10倍,一种上涨了29%,那么这5种股票仍然会令你干得很出色。
因为这么做,你在上涨10倍的这种股票上赚足了钱,远远抵消了你那些下跌50%、75%甚至90%的股票所带来的损失。”
在选股方面,林奇和巴菲特一样,讲究常识,对高科技股一般不碰,碰了也不那么成功。不过,在选择时机上,他并不“常识”,
林奇认为,做股票就等于找对象,容易离婚并不是好理由。如果你一开始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就不要想着放弃。而如果不是这样,无论如何你都会一团糟。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流动性都不会将你从痛苦和磨难中拯救出来,反而还很可能因此而失去一大笔财富。

事实上,周期性股票的市盈率并非越低越好,林奇对此深有体会。
当一家周期性公司的市盈率很低时,那常常是一个繁荣期到头的信号。迟钝的投资者仍然抱着他们的周期性股票,以为行业依然景气,公司仍然保持高收益,但这一切转瞬即变。
精明的投资者已经在抛售这些股票,以避免大祸。
当一大群人开始抛售某只股票时,价格只可能往一个方向走。股价一下降,市盈率也随之下降,使这些周期性股票看起来比以前更有吸引力,但这只是一种将让你付出昂贵代价的错觉。
不久,经济就会陷入停滞,周期性公司的收益会出现惊人的下降。在更多的投资者急于脱手股票时,股价将急转直下。
在市盈率很低的时候买入收益已经增长了好几年的周期性股票,是短期内亏损你一半资产的有效办法。
相反,高市盈率对周期性股票未必是坏消息,通常这意味着企业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不久其经营情况就会改善,收益会超过分析人员的预期,基金经理将急切地开始买入这只股票。
这样,股价就会上升。
不同股票有不同的买法。有些股票是因为“没什么其他股票好买了,买点这个”;
有些是“可能这股票有潜力”,也买了;
还有些股票是“现在买入过两天抛出”;
有些股票则是“替丈母娘买点“的,还有人“替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们买的”,有的是“卖了房子买进股票”,甚至“把房子游艇全卖了,就是要买这只股”;
最厉害的是“房子游艇全卖了还不算,要叫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们也跟着卖,然后拿了钱去买这只股票”。

林奇最强调的是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你自己不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研究,进行仔细的基本面分析,那么拥有再多的股票软件和信息服务系统也没有用。”
林奇强调:“在选股上,灵活性是关键。因为股市上总是能找到一些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
林奇从早期的重点选择小盘快速成长股,到后期重仓投资大盘蓝筹股,尤其是汽车公司这样的周期股,并进军海外市场、投资外国上市公司股票,林奇不断根据市场情况以及基金规模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选股策略。
同时,林奇从早期的频繁买卖换股,到后期的长期持有,不断灵活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管理策略。
选股根本无法简化为一种简单的公式或者诀窍,根本不存在只要比葫芦画瓢照着做一用就灵的选股公式或窍门。
选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是过于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
林奇这样总结他的选股方法:“我选股的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不变。”
也许有些人会说: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按照林奇说的那样,进行详细的阅读分析和大量的调查研究,那么选股数量简直太少了!
林奇告诉我们,选股成功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作为一个业余选股者,根本没必要非得寻找到50~100个能赚钱的好股票,只要10年里能够找到两三只赚钱的大牛股,所付出的努力就很值得了。
资金规模很小的投资人可以利用“5股原则”,即把自己的投资组合限制在5只股票以内。
只要你的投资组合中有一只股票上涨10倍,那么即使其他4 只都没有涨,你的投资组合总体上也能上涨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