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别让精神内耗掏空你的幸福!
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觉得很累?容易陷入拖延、自我怀疑、焦虑中无法自拔?明明想好好学习,却不受控地刷上好几个小时手机?那么你很可能陷入了精神内耗中。
精神内耗是当今社会上年轻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然而,我们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探寻这些问题,对自己的内心进行疏导和调整。

积极心理学
由赛里格曼创立,其主张将心理学的研究从对病态心理的研究和治疗扩展到研究人类幸福和美德的科学上;
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情绪和体验、积极个性特征和促进幸福生活的社会因素

自我损耗后效:什么是精神内耗及影响?
心理学学术上称为「自我损耗及自我损耗后效」
基于自我控制理论,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提出自我损耗理论,自我损耗是指自我活动过程中消耗心理能量的过程
而自我损耗后效(结果)则是心理能量损耗后产生的一种执行功能下降的状态,包括认知效率,情绪调节与行为控制能力变差
在认知方面,其会影响自己的认知,低估个人能力,对未来的预期更加悲观,信心不足,陷入恶性反刍中
在情绪方面,容易自我怀疑,焦虑,情绪低落,易激惹
在行为方面,容易选择及时满足而非长远收益,如:过度拖延,非理性消费;易失眠,疲惫,行动力低下等

自我损耗后效出现的原因:为什么会精神内耗?
内在机制较复杂,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初期的能量不足说认为:心理能量不足而导致抑制力降低。
康康下面说的是你吗?
考研的压力大,总觉得自己考不上、盲目自负,没把考研当回事、情绪低落动不动就想放弃、考研压力的来源大多来自于内卷的大环境,但更多是源自于自己的崩溃,于上岸都没有益处。
精神内耗的出现有很多原因,比如过度的自我要求、社会压力、家庭教育等。在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是导致精神内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积极心理学启示:
(一)看见并接纳
精神内耗也是自我成长的契机,发出信号让你意识并看见自己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如:
焦虑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对安全保障与稳定性的需要;愤怒的背后可能隐藏着被倾听被理解的需要
就像考研人,越学越觉得自己考不上,每天都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的情绪中,但是与其跟自己较劲,不如抛开杂念,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能够上岸!把每天用来自我怀疑和焦虑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二)成长与改变
持有成长性思维,不和别人比较,而是自己与过去的你相比较;发现,培育并放大个人突出优势,如:敏感的另一面是敏锐
考研复习中,每个人的进度、复习状态都是不一样的,这种没办法的事情不要去和别人比较。考研中更应该专注自身,不要去关心别人,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三)运动与正念
专注当下,享受过程。规律性的锻炼和每日短暂的正念冥想训练都对自我损耗有一定的恢复和预防作用
如果觉得考研过程中有任何你学不动或者学不下去的地方可以先停一停,多运动,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四)态度与行动
行动影响态度,态度进而影响行为,两者互为促进而正向循环
「5分钟起步法则」并允许自己休息,什么都不想做时,先趴上5分钟吧!
考研最难的就是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以及坚持到底的决心,所以考研中遇到的任何事都不要过分放大;如果觉得压力大,就适当调整休息,千万不要放弃!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未来不全像你想象,抓住现在的幸福。”将自己的幸福最大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