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攀绘拼盘 12——独家记忆(补充更新)
个人、家族的生活史,也是一类绘本。有移民经历的艺术家尤为喜爱做此尝试。图像小说、多媒材拼贴、写实绘画,都是此类作品的恰当形式。

﹉﹉﹉﹉﹉﹉﹉﹉﹉﹉﹉﹉﹉﹉
比如美籍华人Ed Young(杨志成)做《爸爸造的房子》,以回忆上海童年生活。

运用拼贴、建筑草图等

乌鸦、蚕都是战争意象
书评在这里→从上图东馆少儿馆玻璃装置写起
﹉﹉﹉﹉﹉﹉﹉﹉﹉﹉﹉﹉﹉﹉ 比如澳大利亚华裔Shaun Tan(陈志勇)做《抵岸》,以纪念父辈从马来西亚移民澳洲的往事。

扉页有如同护照照片样的60张照片
书评在这里→对照、缩放与时间表达——《抵岸》的印象
﹉﹉﹉﹉﹉﹉﹉﹉﹉﹉﹉﹉﹉﹉
还有Allen Say(艾伦·塞伊)追溯祖父、母亲日美辗转生活的《外公的旅程》、Tea with Milk等等。

只把他乡当故乡

所爱之人是家
书评在这里→老爸老妈罗曼史——Tea with Milk
﹉﹉﹉﹉﹉﹉﹉﹉﹉﹉﹉﹉﹉﹉
另有一本《我出生时的声音》,是日本小号演奏家近藤等则和高中同学智内兄助合作的绘本。也应用拼贴,但画风略显诡异。文字完全是朋友之间信马由缰的絮语,想到近藤是音乐家,声音对其而言无比重要,而高中同学能以绘画的方式表达出对他的深刻理解,足见深情厚谊。
两位也的确准确传达了旧时生活的美好。
书评在这里→那些美好的往日声音
﹉﹉﹉﹉﹉﹉﹉﹉﹉﹉﹉﹉﹉﹉
2023.11.27补充——
伊娃娜·奇米勒斯卡《献给奶奶的摇篮曲》将奶奶还原成婴童,用布艺绘本连缀奶奶在纺织城罗兹的成长生活史。除了融合实景照片、针线勾勒、素描绘图等等,还常常附加面料介绍,极具特色。旧布重生更能令人感到与故事内容浑然天成。
内页参考:
旧帕尖角是公寓;白色蕾丝是洗衣泡沫,也是面板食物——



以倒下的人形勾边心空空、深色厚实行军包和黑色网布丧服来表达战争阴云。

其他尚有条纹楼梯,波点寂寞;彩线烟囱,苦中作乐。都是情语。


来自 豆瓣App
木爻木爻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蹭课008——在moviemovie听岩井俊二 (2人喜欢)
- 蹭课007——在上外英院听默音 (1人喜欢)
- 蹭课006——在库布里克听于佩尔 (4人喜欢)
- 蹭课005——在电影博物馆听德菲因
- 蹭课004——有情世界:在同济大学听陈黎讲诗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