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跟前面两次不同的是,这次搬家我们要搬到自己的房子去,算是彻底告别租房生活吧。 不用四处看房签合同,不必跟房东扯皮battle,可以肆无忌惮地买书,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改造屋子,按理说是件大喜事,可是我却有一丢丢忧伤。我想不仅是我,我们全家人对青浦的“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情: 对我来说,它因我的新工作而存在,代表着我正式告别了持续四年的斗娃生活,开始认真搞事业,我翻身农奴把歌唱,自然看这房子哪哪都顺眼; 对刘先生来说,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每次从喧嚣嘈杂的城里归来,一出地铁,嗅到的空气都是宁静的。更不用提附近的古镇湖泊密林田野,早被跑马心的刘先生踏了个遍; 对麦麦来说,马路对面是大商场,反方向步行十分钟就能野餐露营,人少车少,是撒欢的好地方;
对弟弟来说,4个月大就搬来这里,在这里学会走路说话,度过了人生中最萌的阶段,这里就等于是“家”;
甚至对外婆来说,去年春天在这里封控的几个月也是永生难忘的记忆……
当然,比起所有人,我悲伤的理由还多了一层:步行一刻钟的通勤时间再也一去不复返了。 两年前我分析过我们家三足鼎立的格局,我再捋捋:我工作在青浦,房子在嘉定,刘先生的工作、麦麦的幼儿园以及公寓都在浦东。 目前,嘉定的房子还在装修阶段(对精装修不满意的我,做了局改),预计暑假结束会完工。嘉定到青浦的工作单位,28km,都在郊区,几乎无公交,只能自己开车,不堵车的情况下50分钟。
住到浦东的公寓会怎么样呢?浦东公寓距单位70km,几乎要横跨整个上海,地铁单程整整俩小时。
也就是说,新学期开始,我每天将会浪费2-4小时在通勤上!苦难的日子即将降临,我好像能听见炸药的引线滋滋作响。 而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偏安西南一隅,两耳不闻城中事,悠哉悠哉去上班。上班时间早,原本就空旷的郊区路上行人车辆更是稀疏。出了小区,拐弯处是风口,一年四季大风吹着口哨而过。我戴上耳机,15分钟的步行时间可以听四首喜欢的歌。夏天的早晨空气中会有合欢花的清香,走到单位门口是会出一身薄汗的。印象中秋冬季节的几场冷雨拍落了梧桐、栾树和香樟的叶子,乱七八糟的落叶蔫蔫地贴在湿漉漉的地面上,不免令人感怀……有时会跟交好的同事相约下个路口见,短短几分钟的路程,聊聊天吐吐槽,就像回到了中学时代。
如果能准点下班,那即便是冬天,天也是大亮的。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自主加班是常态,倒也有意外的收获:家在单位西边,朝西走,黄昏时分,天空的尽头是绚烂的晚霞,这是我在浦东生活十一年也从未见过的。偶尔也会忙到天黑才下班,上弦月清冷地悬在夜空。下班常常跟住同一个小区的前辈同行,一路走来,也获益良多。只可惜,这样的机会再不能有了。
面对现实吧!无论如何,搬家势在必行。此次搬家,物品可分为四份,两份去嘉定,一份临时用的去唐镇,还有一份果断扔!实在受够那些凑合着用的丑东西了。但是毫不意外,扔东西总会出现些许阻挠: “啊!这个太漂亮了,不要扔,留作纪念!”这是我女儿第99次的呼喊。 “哎哎哎,这个你别扔啊,我可以用来……”这是我老公第100次的请求。 “哦,好的,留着。”我眼皮都没抬,答应道。转身扔进垃圾桶,反正他们根本就不会想起来这些鬼玩意儿的! 端午节一过,外婆带弟弟来了上海。没过几天,两个孩子前后脚发烧,原因不明。外婆心急如焚,但是我却有种“该来的总会来”的心态——每次搬家,孩子们都会发烧生病,我猜想家庭不稳定也会在无形中增加小朋友的心理压力吧。
虽然大约五月底,我们就开始蚂蚁搬家了。但是直到7月1号,暑假第一天,才算是大决战。这天,二姨也来了,和外婆一起照顾两个娃,搞后勤,我和刘先生上午一趟唐镇,下午一趟嘉定,靠着姐弟俩的儿童推车,将搬家进度拉到90%。7月2号,上午一趟嘉定,几乎将青浦的家搬空。
两年前我们像开盲盒一般打开了15号1503的门,一点点将这里填满;现在,我们又一点点将这里搬空。一位作家曾说“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时刻,好地方。”我没有足够的耐性把任何一个租住的房子打扮成自己的dream house,是对生活不够热爱吗? 7月2号下午,我们离开了淀山湖大道,离开了青浦,离开了浦西。我们还会回来的,只不过不会再走进那扇门。路上,我默默修改了网购的默认地址。 未完待续:2号晚上8点以后到达浦东,给两个娃洗澡、陪睡,已近11点。刘先生不知道去哪儿给车充电了,而我要在一个又一个打包的箱子里收拾出第二天一大早旅行的行李。疯狂的旅行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