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虚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因病机
虚劳是指一系列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虚”“劳”的病机始见于《内经》,病名则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隋代之后有医家广其意为五劳六极七伤和劳瘵,明代医家逐渐将虚、损、劳分论。至现代,医家们将虚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凡以脏腑元气亏损,精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慢性虚衰性病证,均属本病的范围。
病后失调虚劳的发生大多与久病失调有关。隋·巢元方尤其强调大病之后,气血减耗,脏腑未和,复感外邪,常可引起虚劳病候。大病久病之后,邪胜正衰,正气常常难以短时间内恢复或者病后失于调养,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
劳倦过极劳倦包括房劳、劳神和劳形。《素问·宣明五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虚劳病的发生不仅与超负荷体力劳动有关,还与精神压力大、手淫过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言:“五劳者,皆因不量才力,勉强运为,将积久成劳”,《寿世保元》则认为:“纵欲想思则伤精。”明·张景岳亦言:“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可见劳倦过极是产生虚劳的重要原因。
七情损伤七情皆发于心而应于五脏,五脏气血是七情产生的物质基础,七情过度则伤五脏气血,久则气血耗伤,精气不藏,成劳成损。《灵枢·百疾始生》:“喜怒不平则伤脏。”《理虚元鉴》中论境遇之因言:“盖七情不损,则五劳不成……此皆能乱人情志,伤人气血。”
先天禀赋不足先天不足是虚劳病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多见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多由肾精不足所引起。明末医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中云:“因先天者,指受气之初,父母年已衰老,或乘劳入房,或病后入房,或色欲过度,此皆精血不旺,致令所生之子夭弱”,清·顾松园著《顾氏医镜》亦指出虚劳的病因之一为“先天不足”。
饮食不节饮食失节为虚劳形成的原因之一,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虚劳总括》中提及到:“内伤饮食劳倦,则损从肌肉脾始”。饮食偏嗜,或饥饱不调,营卫化生乏源,渐生虚损。王医师认为,营卫和则身体健,营卫虚则身体损,桂枝汤加减治疗虚劳病的机理主要是从营卫入手,来调和气血、阴阳、脾胃。
暴饮暴食,嗜食肥甘,脾胃健运失常,痰湿内生,营卫郁滞,亦可成劳成损。《注解伤寒论》:“损者,五脏六腑之虚惙也,卫以护阳,荣以养阴,荣卫俱虚,则五脏六腑失于滋养,致俱乏气虚惙也。”食有偏嗜,营养不良,饮酒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