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如何感到幸福?
先说认识的人们因为过高的物欲,处于一个怎么样的生活。
我发现空虚和孤独是他们最大的感受,因为有着源源不断的物质欲望,导致他们不再有有链接的关系,无论亲人、爱人和朋友,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很少是感情,更多的是资源,他们不仅把自己当作商品,精雕细琢,害怕自己被滞销,也把其他人物化,寻找可以利用并且获得更多物品和金钱的可能性。
但是实际上他们的生活很多人是可以保证衣食住行的开支的,很多消费是融入人群,获得尊重和认可的一把钥匙,然而那些人群也只能暂且解决他们的寂寞,还可能获得更大的消耗和空虚感。
挣钱和消费是他们的主要生活,他们被环境裹挟,推着他们走上这样的生活,内心有着一个目标,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很好的生活”,这样一个“更好的生活”似乎可以解决他们当下的痛苦,他们当下的生活是牺牲品,麻木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对比”中获得“相对幸福”。
可是,有没有一个可能?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猜测,“更好的生活”里包含更贵的物品和玩乐,但不一定包含所追求的“幸福”。而我也更加大胆地作另一个猜测,“幸福、快乐、平静”这些本可以当下感知到的感受,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抽象的物品,如果做到XXXX,似乎就可以得到他们,然而似乎已经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感受,并且似乎已经不知道这些词汇其实是感受,而不是一个物品,也不是一个符号。
所以人们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环境,如何感受到幸福?当你谄媚地为了利益迎合权威,当你默许了自己的“空心病”,当你的生活被划分为了看得见的一个个具象的物品,你已经离这些流动的能量和感受越发遥远。
快乐、乐趣的下层是苦涩、压抑,上层是浮躁、功利,越发忘记了自己第一次言不由衷时的感受,也越发忘记了上一次发自内心的快乐是什么样的状态。
我一直认为,纯粹是可以让感受流动的,功利是可以让生活里充满被工具化的人和繁杂的物的。前者可能需要舍弃不需要的,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后者虽然疲惫,但却偷懒地践行着生活哲学,同时也在感到焦虑和拥有成就感中挣扎。
而一个已经选择纯粹的人,如何避开生活中令人消耗的能量,是一个话题。
换环境是最优解,创造环境是不太好的方法,更多的人被外界物欲横流的氛围压得喘不过气。
这是给予TA们的一首咏叹调,也是圆舞曲,也是进行曲,也是一首张扬而勇敢,又激动人心的中世纪号角和众人歌声。
© 本文版权归 Yukigaki❤️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