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发平木雕新作























文丨陈国辉
青年雕塑家龚发平算得上是当代雕塑界的一匹“黑马”。为什么如此认为呢?理由有:其一,作为一位青年雕塑家,他的雕塑作品创作数量可算上千数百,这是十分难得而罕见的。因为,雕塑作品的创作数量不仅与创作观念、创作时间、创作工序有关,更是与创作成本息息相关,如此多数量的作品,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就算是成功的老雕塑家,倾其一生所创作的作品数量也难以超百件。其二,龚发平雕塑作品无论创作媒介从石材到青铜、不锈钢到木雕等多种多样,创作手法从具象写实到意象形态等多元化,其表达的理念都是充盈着童趣的执念与年少梦想的抒情。

青年雕塑家龚发平
龚发平的执念,一方面他始终坚持以童年视角的物象为雕塑创作对象,这些物象是从动物世界和动画片当中生发而来的,有老虎头的女孩叫“虎妞”、带兔子帽子的“兔子少女”,有射手的马、点烟的马、长翅膀的虎、骑着大象的少年、吹气球的少年以及金鱼与少年、猫与少女……如此等等。不仅有着超幻想的童趣与魔幻,还有着来自寓言和神话般的故事情节,讲究雕塑形体与形态的韵律、神情与动作的表现,或夸张,或臆想,或幽默,或沉思,无不洋溢着纯净的青春气息。另一方面,龚发平的雕塑坚持泛写实主义的基础上意象型表达。即使说,龚发平的雕塑无论题材是如此的童趣化、漫画化以及可爱化,但其造型的根基却是扎扎实实的写实主义功底,由此而得意生发,由象到意的表达。这是非常难能可贵之处,既有表达具象型雕塑的塑造能力,又不囿于具象,借助意象的发挥,把童趣化的题材活脱脱地形塑出幽默与梦幻、调皮与可爱、纯真与自然、小巧与依恋、轻松与愉快的青春气质。甚至,看龚发平雕塑制造戏剧化的艺术效果,无不令人联想到艺术家自身的幽默个性。

龚发平又是一个站在高处抒情的青年雕塑家。他不单执着于雕塑题材上的童趣化、意象性表达,更注重于雕塑手法和媒介语言等细节上的雕刻与捍造。譬如,在木雕作品当中,龚发平十分注重原木的肌理、硬度、木色和质感,随木而形,就木而雕,随机而生发,不仅有意保留木色的自然肌理,以及刀痕的纹路,还赋予淡淡的白色,浅浅地透出木质的底色,无形中让作品带有一种朦胧的伤感,莫名的情怅,以及孩提般的冥想与天真。又如,在他的不锈钢和铜制作品当中,他追求哑光的质感,洁白的造型,以及超现实的形态表征,恰恰反映出他对静美与素雅、敏感与倩柔、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美学把握。另外,龚发平还善于捕捉雕塑语言瞬间叙事性的抒情表达。他的雕塑作品无论是动物之间、人与动物,抑或是人与人之间,摘取的是一段浪漫故事的开头,或某个伤感情节的高潮,动作、神态、表情以及道具或平行,或错位,或重叠;或行走,或休憩,或凝神;或头顶一只鸟,或手抓两个苹果,或骑着一匹鹿,或划着一座船,都是造型叙事性的某种荒诞情节,其延展着无限的、不声不响的、唯美当中的彷徨、伤感与惆怅,犹如一组朴实无华的语言,组成一阙意犹未尽的宋词,了了余音,或甘或甜,或苦或酸,无法言说。惟有那踩苹果的小男孩、长着翅膀的气球少年、趴着猫的少女、骑在大象上的小孩,一幕幕的独特情境,让人念念不忘。

龚发平雕塑教学
长期以来中国雕塑界以主题性写实主义雕塑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当代性的观念表达与多元化的造型语言等拓展,当代雕塑艺术探索的边界也不断开拓,形成多样化的创作态势。在此语境下,龚发平的雕塑艺术实验毫无疑问受到当代艺术和冬像时代创作观念以及创作手法的影响,而趋向于卡通化、漫画化,但他并不困于某种符号化的表达,而是从个人的经历和纯净艺术气质出发,深入挖掘出独具个人特色的抒情性。如此艺术气质,不仅有别于传统的具象雕塑,也有别于抽象性雕塑的形态,更在于其作品所充溢着的青春与心气。平心而言,龚发平的艺术探索,不啻给当代青年雕塑界带来更多的遐想空间和深刻的启发。
写于2023年6月3日晚,天河北
(本文作者:陈国辉,博士,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批评家)

龚发平GONGFAPING


Work collection of Gong Faping
龚发平木雕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