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川系列视频观点集锦01
在抖音上偶然刷到马国川的视频,现将其在视频中的观点汇集起来。 其在抖音上的自我简介为:“资深媒体人,曾担任《财经》主笔,出版作品‘日本三部曲’《看中国》《我与八十年代》等。”
1、“历史上,中医在传到日本后经历了一个日本化的过程。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废除了传统医学。对于那些经过科学验证后确实有实际疗效的药物,医生仍可以开。但总的来说,日本现在已经没有了中医,严格意义上也没有中药。”不管西药还是中药,能治好病的才是好药。而评判一种药是否有疗效,不是听你举一两个例子,而是科学的随机双盲实验。中药如果能经得起随机双盲实验的检验,没有一个人会拒绝它。
2、包机招商是一个噱头,是拿来做新闻宣传的。政府不应该去直接招商,而是努力营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有了好的营商环境,企业自然就会蜂拥而入,即所谓的‘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政府要让企业家自主地去判断投资哪个行业,在哪里投资,投资多大规模,以何种形式去投资,并赋予它承担相应风险的责任和享受相应收益的权利。既不干扰他的决策,也不侵占他的成果。这种明确的、稳定的、可预期的规则能对企业家形成合理的激励。企业家对风险的嗅觉估计比狗鼻子还灵敏。营商环境一旦恶化,很有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信心的建立需要日积月累,但信心的丧失只要一夜之间。
3、凯恩斯在大萧条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是不正确的,是一种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经济药方。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情况,它尤其不合适了。当前,由国际需求疲软导致的出口下滑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趋于饱和,很多都要靠补贴才能运营下去,再投钱搞基建项目只会使情况更加恶化。因此,疫情结束后,不管是学者还是政府官员,都在刺激消费上大做文章。但从今年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结果并不如人意。实践已经证明,旧的三架马车已经无法拉动中国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已经是存量经济,不再是增量经济。这迫使中国不得不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创新人才只能在自由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这是无法通过喊口号,表决心、讲奉献所能产生的。
4、当前中国在很多方面的投资都已经趋于饱和。如果还走原来那一套凯恩斯主义政策的老路,那只会越投越低效,越投经济越不景气。这种低效投资只会使GDP的增长好看,但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改善没有实质利益,甚至还会加大社会的两极分化以及对未来造成巨大的负担。一条高铁线路一旦建好,就不可能把它给拆掉。如果它的经营状况是亏损的,这就意味着运营的时间越长,累积亏损的数额就越多。但网上的民众他不管这么多,因为成本不直接加在他身上,他感受不到。他巴不得高铁越多越好,甚至实现村村通,户户通。
5、消费券指定民众消费的产品,其自由度远不金钱。另外,给老百姓发消费券,比给老百姓直接发钱更容易产生腐败。那为什么政府不选择发钱而选择罚发消费券呢?可能是发钱需要割肉,而发消费券能让他们长肉。在困难时期,如果还叫人把腰包里的钱掏出来去消费,那无异于会使它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更加没有机会东山再起。在困难时期,要想刺激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政府更应该做的是给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向普通民众的腰包里发钱。让民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自由地去选择钱的支配方式,或存储起来降低未来的风险,或购买生活必需品渡过难关,或旅游消费及时行乐享受人生。
6、中国的经济透支了太多的未来。本来已经负债买房,生活压力极大,还鼓励人家多吃喝玩乐,多旅游消费。是想让人家还不起房贷的时候卖身为奴吗?一会宣传少生少育,一会又鼓励生育;一会宣传勤俭节约,一会又鼓励消费;一会宣传控制楼价,一会又鼓励取消限购。实际上很多政策都没有必要制定。提高民智,让民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决定才是最佳的方法。政策制定的越多,人就越像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工具人,毫无幸福可言。能负担得起的需求才叫有效需求,负担不起的需求叫欲望。一个人能不考虑自身实力地去消费,从而满足自身的欲望吗?只有丧失理性头脑的人才会这么去做。
7、GDP是一个不理想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里面可以有无效的、重复的水分。例如政府官员为了展现GDP的增长,就会派人将一条路挖了修,修了挖(也有可能是出于维持预算的目的)。许多地方都有这种反复折腾的现象。这貌似既增加了GDP,又创造了就业,还刺激了消费和投资,表面上看可谓是“一举多得”。但实际上,这是在损害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是不可持续的。企业家会不会去做这种效率低下、没有创造出任何实际价值的傻事?肯定不会!只有政府才会这样干,而且权力越大的政府,在经济不景气时越容易、越倾向干这种事。 GDP的增长应该回归到一种评价指标上,它是一种工具,而不应将其视为目的。老百姓生活水平的真实提高才是目的。但看过的文章中也有支持目前国内设置GDP增长目标的。理由是GDP增长目标能刺激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地区与地区之间形成竞争,促进政府释放更多的资源到市场中。
8、发达国家GDP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服务业,基建什么的都基本趋于饱和。而服务业的增长是很困难的,也很难去掺水分。但在发展中国家,修路、建高铁、房地产、出口、工业投资等项目,在举国体制下就很容易掺水分,不用太顾虑成本和收益。但这种方法也只能撑一时,并不是长久之计。当人口增速下滑、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很难肆无忌惮地乱干。
9、当西洋人来到日本时,日本为什么选择坐下来谈判签订条约,而不是武装对抗?一是日本吸取了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教训,打肯定是打不过的;二是和日本当时的权力结构有关,天皇是名义上的,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幕府。当时的幕府征求下面藩国的意见,就有了不同的声音。 中国无论是国内统治权的更替,还是处理与国外的矛盾冲突,几乎都是采取战争的形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很少有通过谈判去解决的。但谈判其实是一种比战争更文明、更高明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主动用枪去解决问题的民族,不可能是一个文明的民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主动发动战争的国家,从来都不值得被原谅。
10、《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里有太多政治黑暗、反人性、歧视女性的内容存在,而且作者并没有将其视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仿佛就如同空气一样天然存在,更不要说引导读者去思考反思了。四大名著里做的最好的是《红楼梦》,把男人当作人,也把女性当作人。四大名著里,我唯一看完的就是《红楼梦》。高中是还看不下去,觉得写的晦涩难懂。但到了大学,真的是如饥似渴地在一周之内读完。《红楼梦》里,最欣赏的是里面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