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入世而抽离,真诚鲜活的音乐诗人 #开耳观演

“不要把周云蓬想象为出世的人,他的美好是因为他入世而抽离,他是一个真诚鲜活的人。”
在看完周云蓬的现场后我对朋友这样说,似乎与原先印象里的周云蓬不一样,又很庆幸透过现场的观演,看到这样一位音乐诗人。因为本场演出有南京为何ForWhy团队的直播及回放,这篇观演回顾是综合了现场观看的感受,与直播回放的二次品味后形成的观演感受。
开场曲《盲人影院》,自传体性质的叙述,引用“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堡名句——“我看见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影片循环式视效与影院式白光相衬,音乐段落精心编曲有起有伏,在“就像潮水一样淹没了天空”的沉重感中,却还能发现一点自洽自然的释怀,让人动容。
第二首歌曲《沉默如迷的呼吸》,诗意的念白唱法配合最后高音和声的起伏交错,整体呈现伤感厚重,且也能看出周云蓬团队的壮大和音乐编曲上的精心呈现。
本以为演出会悲伤下去,但周云蓬老师却在talking时话锋一转,调侃起了自己与酒的渊源,说与《小王子》里那个为喝酒而感到愧疚、为愧疚而喝酒的酒鬼实在有共鸣,就像他和万总。他说要对得起大家买票看演出,所以在演出时间就不喝了,显得格外真诚可爱。一首温暖治愈的《小王子》、一首带点自由浪漫气息的《随心所欲》,将整个演出带到了有些平静而温暖的氛围里。
接下来是一首童话故事性质的欢快歌曲《大磨盘》,用平实的演唱与有趣诙谐的视频,呈现出周云蓬歌曲里不那么苦涩的一面;演完甚至摇滚了一把,金属化编写岳飞的《满江红》,乐器演奏部分的“重”契合了原词的满腔豪情。
可以看出,周云蓬一直是多元化,把他局限在一个“飘飘欲仙”的失明民谣诗人,实在有些把他鲜活、多面化的姿态束之高阁的意味。不需要把民谣音乐人想象为遥不可及、不食人间烟火的观察者,去体会与共情他们真实而有趣的情绪,这也是音乐与现场的魅力。
《失明的城市》是首关于残障人士关怀的歌,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整个城市都是失明的,人们会是怎样的一个情绪?非常温暖而独特的命题,乐器与演唱都很自洽而舒适。开头玻璃杯破碎、结尾红绿灯盲人提示音的采样实在是神来之笔,去体会那个“看不见”的世界的心酸,就从这一声清脆的碎裂声开始。之后是周云蓬口中“唯二欢快的歌曲”《湘女多情》,雷鬼的节奏与诙谐的歌词再次是不一样的周云蓬。
《永隔一江水》是有非常多版本的经典歌曲,周云蓬现场的演绎里感受到生命的流动与逝去,1701 MAX LIVEHOUSE的灯光设计竟然能够用翻动的蓝色灯光束在场地的投影上非常精确呈现出这种“流动感”,让人惊讶,看到一个LIVEHOUSE展演空间所能表现出的更多可能性。
Talking部分周云蓬介绍了杜甫所具有的现代性,引入古诗改变的歌曲《杜甫三章》,整体编曲架构确实如周云蓬自夸所述:“杜甫听到我的改编,也会很高兴的。”段落起伏变化充足,以非常饱满的情绪状态,用音乐解构每一句古诗,比如在“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之前,滑棒贝斯营造哀鸣般肃穆的效果,在直播回放中再次听到,仍会为其落泪。
到了巡演主题同名的《瓦尔登湖》,这确实是值得作为主打曲目的集大成之作,最大的感受是心如明镜般锃亮,但又如其一般破碎,“请把你的光收回。”现场的演绎中插入陶渊明《饮酒》的念白,表达瓦尔登湖与桃花源在内心的共通之处,这样的曼妙是周云蓬内心真诚鲜活的投射,从观众的角度接收到了这样的投射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紧接着《九月》的演绎是整场演出的高潮,《九月》的震撼是难以比拟的宏大与开阔。以往的现场我往往会觉得,观众过于大声的跟唱多多少少影响演出效果,但当晚有位观众在一旁声情并茂、中气十足地演绎,听到这样的声音竟会觉得这是观众带给演出的升华,也是属于现场的魅力之一吧。
结束曲《不会说话的爱情》,比想象中还要催人泪下。女声随仅剩的吉他旋律,空灵婉转地带入整首歌的情绪,在诗歌式的对唱叙述后,进入“期待更好的人到来/期待更美的人到来/期待我们往日的灵魂附体它重新回来”的副歌部分,反反复复唱了很多遍,却毫不生厌,愈加明亮的灯光、全场的合唱把演出推向一个开阔的境地,演出结束在这样的立意,让我近乎哭到失声,反复沉浸体会其中的美好,感动了非常多的时日。
全场唯一的小差评给开场嘉宾柳爽,唱腔油腻、失误明显,虽然只是三首歌的暖场,但是给人的印象确实不好,无法理解有粉丝没听过周云蓬却为柳爽这三首歌来到了现场,只能说尊重个体审美差异。
总体而言,周云蓬先生的演出现场,是一趟感受音乐人鲜活姿态的旅程,是去体会这位音乐诗人是如何从日常琐碎的生活中抽离出诗意和直击内心旋律的过程,这样的观演经历,对一个普通观众而言,实在是幸运而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