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文献的一些体会
初看文献的三个步骤:
1.先通读各个小标题,也就是results部分,弄清楚文章的思路和内在联系。
2. 看每个小标题对应的结果图和图注,了解文章通过什么手段来验证科学假设,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标记。
3. 最后再把全文通读,根据做好的标记到文中找具体的解答,做好阅读摘要,注意作者在discussion部分的写作方式和经典句式。
通读文章前需要准备的问题:
1.文献解决了什么问题?是否发现了新的机制、新的biomarker还是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等等。
2. 这个问题重要么?为何重要?这点在introduction里面作者会提出交代,即文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 作者提出了什么假设来解决上述问题?理论依据是什么?
4. 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他们的假设?你还知道其他什么方法?要注意你的实验室/你手头上可以实现其中哪些方法,以后遇到此类的问题就可以采用啦。
5. 这些方法是否符合论证假设的需要?是否不够全面还可以有其他的补充?还要考虑实验材料涉及到哪些?细胞、动物、临床是否都覆盖到了?
6. 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有什么创新?实验证据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的?
7. 所有的实验结果图都可以看懂吗?
8. 文章是如何描述结果、如何解析图表趋势,论据如何组合,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9. 写作上的亮点有哪些?
10. 文献的总思路图?(问题、设计、方法和讨论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看完思考文献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即文献的减分项,机制是不是做的不透,创新性是否不足。要是自己接着此方向继续做,哪些是在我所在工作条件下可以做的,哪些必须要做,哪些别人肯定比我做得更好更快?
有人说过一篇文献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这也是不无道理的。对一个领域熟悉之后,能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或者发展到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
如果时间充裕,discussion部分还是要重点研读一下,特别是遇到CNS级别的paper的时候。这部分会把文章的精髓,idea的创新性,作者的实验设计逻辑再阐述一遍,图表的趋势解析,论据的组合,写作的亮点都是可以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