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逃避这个话题,如果你的痛苦和死亡有关,建议来看看
读书评阅读分享书籍:读后感《悲伤的力量》(英)茱莉娅.塞缪尔
看了《悲伤的力量》这本书,作者记录了她治疗过的那些因为失去亲人而很痛苦的求助者,和3个即将面对死亡的患者的案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死亡的悲伤,但是第一个故事刚读完就发现作者带给读者的悲伤,是很有意义和力量的。

尽管我们知道有些人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们是换了一种形式与我们继续着关系。我们仍会不经意地想象他们仍然在世,看到某个物品、听到某种声音、到了某个地方,都能让我们想起他们…我们担心他们是否会感到孤单、寒冷或恐惧。

但我们如果不能认识到,已经离开的人与我们不会再有任何事情发生这个事实,我们的内心就容易变得混乱而失去平衡。只有我们学会了将“不愿意放下”转换为“放下”,关于他们的记忆成了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们才能在他们另一种形式的陪伴下继续地好好生活。

《悲伤的力量》这本书中讲的第一个关于凯特琳50岁经历丈夫患癌的故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在丈夫没有查出癌症之前,凯特琳像很多已婚妇女一样,对繁忙的家庭琐事经常感到愤怒,对丈夫的一些不良习惯止不住唠叨,更无法接受丈夫酗酒的习惯,甚至为了保持在两个孩子心中完美家庭的形象,对孩子隐瞒丈夫酗酒的事情。

可想而知凯特琳在婚姻中的表现是很焦虑的,她的焦虑和感觉不到幸福很大程度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因为她母亲也爱酗酒,性格时而暴躁时而温柔,父亲早年患精神病自杀,让她直到50岁还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以至于总是取悦他人而获得爱的感觉。

凯特琳丈夫的离世让她经历了一段撕心裂肺的痛苦,但这个时候她已经是成年人,她有意识地正向面对自己的伤痛,主动寻求解决方法,在她的努力下,不但走出了丧夫之痛,更治愈了原生家庭的遗伤,从新获得了爱和被爱的能力。

凯特琳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悲伤的力量,它不一定是破坏性的,作者茱莉娅.塞缪尔将这个故事放在第一个案例真的是恰到好处,因为这本书的大多数案例都充满了悲伤和死亡的气息,虽然不算压抑,但还是不免让人生悲,只有让读者先见识到悲伤的力量,才会有勇气读下去。

我认为书中最后的三个故事是最有价值的,讲述了3个面临死亡的患者的故事,这三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所有的亲人离世的情景中,是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常见的,他们的所想和所做的,是大多数人面临死亡时的感觉和意愿。

《悲伤的力量》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帮助是,我近7年来一直陷在对父亲的疾病担忧和折磨中,病情越来越恶化,我感觉到的痛苦也越来越深,在此之前我很忌讳谈父亲的病情,而且在父亲生前逃避与父亲聊关于死亡的话题,甚至在父亲去世后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现在我很感激我能遇到这本书,虽然无法让我不再痛苦和悲伤,但是我似乎明白了我应该怎么做,在此我对作者茱莉娅.塞缪尔表示真诚的感谢,也感谢本书的中文版翻译黄涵老师(《非诚勿扰》嘉宾,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
本文作者:尚钰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