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否还存在感受能力
日复一日的生活,有时候也是挺可怕的,进入2023年以来,我发现我的感受能力已经消亡殆尽了,很少地感受到痛苦和不痛苦,快乐和不快乐,只是存在一种感觉,那就是虚无,也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就在某一处呆着。套用现在的话来表达我对时代,我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死亡,那就是无所吊谓。
如果说还有什么能够让我专注,为数不多的就是读书跟游泳了,游泳也越来越没有动力,前一个月的一周4次,到现在的一周1次。我也开始对它感受到厌倦,明白不能够再自我否定。它能让我专注,忘记烦恼,专注呼吸。
继续看书,能够进入心流的状态。“这地方可真是无趣啊,岂止是这里,我对整个中国都厌烦投了”,这是芥川龙之介在20年代游历中国发出来的感慨,帝国的堕落与残影,与现在的一些陋习又何曾改变。《乡镇政治运作演绎》,这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被作者牵引着读下来,被现实的故事打动,农民的狡猾性,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人太多太卑贱了,在这里,尊严是不被尊重的,感受也是。管中窥豹一样的隐约困扰与一文不值的理想共情,有的时候还是会带着我去思考,对他们的关注思考。我不会再全盘接受,批判独立的去看待。听谷歌上的一个podcast,总是被他们的高洁的品格打动,特别是慕容雪村。法国广播之声也会听,在自由世界里痛快的呼吸,再也回不去了。
这几年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父权制对人的迫害,它全方位的碾压过我们的记忆,是什么让我虚无?是社会的规训,还是无法逃脱刻在DNA对于生存的焦虑,以及极度功利的社会,是一种蜂鸟的悬浮,是一种早年香港就在说的一句话,手停口停。只有无休止的扇动翅膀,是《BEEF》里面所言的响尾蛇吗?只有吃掉自己才能生存下来。生活在谎言之中片甲不留,明天的太阳是否还是会升起。
日本,中国台湾,金门,尼泊尔的大环线,这是我对这个世界的好感之处,只要去过一次便无悔了。反射弧真的好长,是1月生日的,到现在为止,我才感受到一点岁月的痕迹,一种心态上变化,我的目光在忧郁?不清楚,这个年纪的人应该是有欲望的,我总是发出一些无欲望的叹息。夏天很闷,树影斑驳,点点太阳,就包含了所有鲜活的魅力。几只小鸟,竖起的羽毛,展现出生命的搏动颤栗。
© 本文版权归 Jianyutunzhou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