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份致谢
有一篇我很喜欢的文章,商州初录,开头就是“我曾经查过商州十八本地方志,本本都有记载…”仿这个例子,我也读过几篇致谢,描写苦难的如去年火出圈的博士致谢,一行字的简约致谢,还有提到我名字的致谢。尤其提到我名字的致谢,在比较长的一段岁月里确实是心灵的慰藉,一来我这样的无名之辈居然也能记录在高大上的博士论文里并随着论文流淌在各种数据库里,二来我也有一个礼尚往来的想法希望哪一天也能把朋友的名字写进我的致谢里。
怀着这样的心情,当然还有别的心情,比如说要实践不断学习的理念,要缩短评职称的年限,要为跑路做准备等等复杂的心情,就这么着读了在职的研究生。
万万没想到,天资愚钝,坎坎坷坷,既不敢把朋友的名字写进如此单薄的论文致谢里,又拖延很多年以至于职称年限也无需这个学位来缩短。跑路什么的也都成了望梅止渴。
其实一切都有端倪,我想起第一次见导师的场景。他问我为什么做这个题目,我说这个问题是工程研发的一个难题。导师说那是单位的事情,你要做的是写论文。现在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是啊,写论文多简单。由此我想说我并没有违背初心,既没有拿单位的成果去换自己的功名,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点进步有益于工程研发。
再往前说,我想起初一时体育课学习鱼跃前翻滚。那时候我刚从农村来到县城上学,很多窘迫的事情,比如习惯了土炕的宽广从床上掉下去,第一堂课老师点名我以为叫我去他跟前等等。那是很艰难的日子。尤其记得刚开学来自县城的英语课代表熟练的用英语和老师对话时,我还在用汉字给单词注音。那也是孤独的日子,所以我常在一个人走路回家的时候背诵单词。可能到了期中考试后老师们才觉得这不是一个傻子吧。再后来我爸请老师吃饭后我简直成了一个好学生。说回鱼跃前翻滚,我总是不会,回到家在那个会掉下去的床上练习,还是不会。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到了初二体育课再次用到垫子的时候我尝试鱼跃前翻滚居然成功了。由此我想我是一个晚熟的人。
都太遥远了。
所以当难得的有一个消息居然是好消息的时候,这篇感谢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感谢父母,如此不肖的儿子他们依然爱得深切;感谢老师,如此差的学生他们依然有教无类;感谢朋友们的鼓励和督促;感谢生活,我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