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八节 晶体宇宙与光涡宇宙
水晶结构:
水晶为什么能作为挠场发生器?这还得从水晶的内部结构说起。晶体的原子,都按照“高度有序”的模式呈网格形重复排列。在适当的条件下,晶体会长成反应其内部原子排列方式的几何形状。也就是说,内部原子结构什么样,外部几何形状就可能长成什么样。这样,从原子结构到物质形态,晶体有一种“周期的自洽性”。(这样自洽性的除了固态的水晶、捷克陨石,还有液态的有结构性的水团,也和固体晶体具有一样的性质。)晶体,就是“原子组成分子结构”的“物体扩大版”表现;宇宙,就是“晶体”的宇宙扩大版。晶体就是大的分子结构,宇宙就是大个的晶体结构。

水晶的晶体结构是三方晶系结构具有三条螺旋互相缠绕而成。这种螺旋规则的结构就有可能产生宏观的挠场。不过水晶本身产生的气场很弱,很难用来做实验,必须予以加强。实验制作人选用气场很强但是散乱的捷克陨石作为源头,固定在削成十二面体的水晶尖柱顶较粗的一端,气场经过水晶分子的螺旋结构会调变聚焦形成一束圆柱状的涡漩时空结构可射出晶体,被敏感的功能人感知到一个小圆点。
反方向内旋的电磁挠场波物理学,螺旋的原子核,抵消电磁波的成分转变成挠场波。螺旋对电磁涡流零点产生以下影响:它从不断朝内旋转的内旋波收集无限能量(无限内旋)。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挠场波能量越大。
当我们仔细看看这些影响,我们就可以理解物质和能量的关系在爱因斯坦著名公式E = M×C2中体现是可转换,到底是什么让物质的密度和硬度都可改变。物质是能量的一种凝聚形式,在其内部存在着一种惯性性质,它将赋予了物质质量。在现实中,物质不是一个坚实的结构,是一个实体的幻觉。这种错觉的产生是因为(人)对波的(信息)收集是保持连惯性的。我们一直认为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但现在它却变成了另一种方式:旋转的电磁场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收集惯性会产生一种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效果。它们似乎是物质的形成的基础。
晶体的重复变化与长大
下左图是天然黄铜矿,它几乎是完美的立方体;右图是一堆十二面体状的黄铜矿,它生长在秘鲁。如果你给它足够多的时间,它就会变成立方体,然后又变成十二面体,循环往复。


这表明柏拉图立体是水晶结构的本质。只要时间允许,他们会长成五个柏拉图立体之中的任意一个形状。
一本地质学的书试着去解释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如果切掉立方体的 8 个角,然后切掉正八面体的 6 个角,你会发现这两个被切后的形状只是被切的程度不同,你可以把正八面体一直切下去,变成立方体;也可以把立方体一直切下去,变成正八面体。“周期6和8和9”的相互转换形成了正多面体的生长。

6、8、9周期转换图
晶体中的分子螺旋形扩大形成不同的晶体的晶格。如果把正八面体的 6 个角以图中的方式分两下来切,你可以得到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同样,立方体也可以切成正十二面体。我可以找更多类似的例子切下去,有成千上万种方法。不管哪种水晶、不管多么复杂的水晶结构,只要你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它最终都可变为四个柏拉图立体之一,没有任何例外,而五个柏拉图立体又可以相互变换。


上图中,是三维世界物质晶体的“正八面体、正六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之间的周期循环过程,只要时间足够长,就可以长成其中的形状。正多边形结构最稳定。
里面没有“正四面体”,因为“正四面体”是布朗克气体的形状,属于四维,三维世界的我们看不到也检测不到它。四种形状变化的两端,是“正八面体”(金字塔)的形状,这个形状能导入“宇宙零点能量和高维信息”,属于三维联通四维的形状。四种形状变化的中间是“正十二面体”,是“以太气体”的形状,能用“增加”和“减少”两种方式,分别得到“正八面体”的三维四维连同形状。
晶体宇宙
在人类生活的“本地世界”,从小尺度“正十二面体”的“分子晶体”开始,中间是本地世界“物质晶体”,大尺度到“宏观星系宇宙”的最初银河系尺度的“行星晶体”,都属于“本地世界”。再比本地世界小的尺度,在“微观量子世界中”,从布朗克气体到分子晶体之间,还有一个正十二面体的“以太晶体”;比银河系尺度大的“宏观星系宇宙”里面,还有一个“星系晶体”。以太晶体--分子晶体--物质晶体--行星晶体--星系晶体,构成了从小到大的级别扩展。也就是从1到15周期的“谐波宇宙”。所以我们前面文章中曾经说道:如果你看不准宏观宇宙的运行规律是什么样子,你就去微观宇宙的小尺度去找。“以太晶体”就相当于银河系的“行星晶体”,“以太晶体”到“分子晶体”之间原子核内外的状态,就是“行星晶体”到“星系晶体”之间的宇宙四维时空运行规律,所以才有高维时空才有的物质与反物质,粒子与反粒子的现象存在。而“普朗克气体”到“以太晶体”再到“分子晶体”之间的阶段的发展变化规律,就好比物质宇宙之初,混沌初起,数亿年后,慢慢才形成“行星晶体”到“星系晶体”中的一切。“物质晶体”在中间,“微观”“宏观”在两边。宇宙从布朗克气体开始,形成原子分子、物质、星球宇宙,最后宇宙又分解成布朗克气体。

物质水晶的内部是三方晶体还是六方晶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密致堆积结构中所有原子分子都规则排列好,丝毫不杂乱无章。这样从原子层面到物质层面,才会产生“从小到大”的左旋螺旋形正能量生长的渠道特征。而带正电的原子核的“螺旋形”“涡旋形”排列方式,才是产生挠场的必要条件。
物质是由不同的原子和分子结构组成的,结果不同,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就不同,所形成的物质也不一样。






晶体的堆积方式有三种,其中,“密置堆积”的和“生命之花”图一样,所以它才是大小不同尺寸的宇宙晶格的形状。
密置堆积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心立方晶胞”的“立方最密堆积”,还有一种是“六方晶胞”的“六方最密堆积”,这两种都是。
“面心立方晶胞”的“立方最密堆积”如下图:



“六方晶胞”的“六方最密堆积”如下图:


以前我们研究周期的时候,用的都是它们的平面图。平面图代表宇宙规律的最佳代表就是生命之花系列的神圣几何。它们包含的内容,从三维时空周期规律,一直到现在的“宇宙晶格”,都是“12周期”的形状。“12周期”是晶体宇宙星系“立体时空”的运行周期规律,也是原子、分子之间结合的规律。




宇宙晶格与星门
“12周期”的宇宙晶格也就是宇宙能量通道,和节点处的星门位置。星系宇宙之间有这样的通道和位置,在地球内部和表面的晶格节点位置也有这样的星门位置,比如“百慕大三角”。地球表面的能量线,中国风水学里面叫做“龙脉”,据说龙脉上会有一些能影响几代人命运的神秘能量。
微观世界,也有这样的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能量通道和节点,外面宇宙大尺寸的星门和人体内的能量通道,在晶体内部的微观世界里的表现,就是原子和分子之间的作用是“生长”健康规矩方式还是“破坏”的不健康杂乱的方式。
结构水
在我们的世界里,地球上最多的水,在正能量的振动下,最容易形成晶体结构。



水分子结合在一起,能形成正四面体、正十二面体和苯环结构。规则排列的水分子团,叫结构水。人体内75%都是水。而人吸收的宇宙能量越多,身体里的结构水就比较多,身体就比较健康,甚至精神方面也更健康,也更容易提升意识能量。如果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宇宙“元气”能量越来越亏缺,身体里的有结构的水就比较少,身体的健康就越来越不好,甚至也会产生精神疾病。

当你把许许多多的“晶胞”按网格状重复排列,你就得到晶胞扩大版的“晶体”物质。而晶胞到晶体的“自洽性”规则有序的排列,就形成微型的“谐波宇宙”结构,也就能产生挠场和高维能量。
晶体和结构水,都是容易产生挠场或者容易传导挠场力的“导体”。只是电磁场和挠场的方向和大小不一样,但是“场和力”的性质都应该差不多。只是电磁场中运动的粒子是电子,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来自“光子”,而挠场中运动的是带正电荷的等离子体,吸收和打出的是“以太”的能量。以太能也叫零点能,频率和能量都很高,
除了挠场科技,还有意识能量科技
日本的科学家,还做了许多的实验,当瓶子外贴上“爱”等正能量的文字标签的时候,水会形成漂亮的六角形结构、当贴上“恨”等负能量文字的标签时,水就呈现乱七八糟的无结构形态。给它们听音乐,也有同样的效果。说明什么呢?
说明:
1,意识频率很高,有宇宙零点能的作用,正能量的意识产生左旋挠场可以促进水分子有序结构,负能量的意识可以产生右旋的破坏水分子结构成无序状态。也就是说,意识的能量能改变或者创造物质结构状态。
2,人类的文字、语言、情感、音乐,都带有信息场的高维信息能量。
3,水有存储、携带和传递以太信息和能量的功能,是以太信息场的导体,就好像电的导体一样。如果人的意识是“发电厂”,人体是“用电器”,那水就是“电网”。
4,人的意识频率高低能影响自己的健康和周围的人或事情。
如果意识有以太能量,意识就能创造和改变物质,具有超光速,也能从三维世界,穿越到“虚世界”里面去。所以李嗣涔教授的团队,才有去外星文明旅行一圈的神奇经历;一些遥视者,就能秒去外太空,看到月亮的背面、木星的表面。
其它还有用意识看到过去和未来的,进行时间上的穿越。也有的科技,是利用人的意识能量,去控制飞碟的运行,使得“人蝶一体”。除了挠场科技一直被恶意雪藏不让公开,同样被雪藏不让公开的还有“意识能量科技”。有了这项科技的使用,才能让人类从三维世界挣脱维度的束缚,从而走向多维度的宇宙文明。
意识,就是人类最好的时空穿梭工具,并且人人都有,只是很少有人取得了“驾驶证”,“个人飞船”处于永久的休眠状态。
提高意识能量的方法,就是停止你的低频率低能量的各种思想意识,成“无我、无为”的负压状态,高能量的宇宙能就会进来,增加你的正向振动频率,身体里的细胞和器官在正能量的加持下会按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自行运作良性发展,良性循环作用下你的能量和频率就会更高.....
人类思想感情也产生挠场波。意识与以太振动有关。挠场波就是能读取思想的心灵感应的力量来源。人可以通过思想意志力的挠场波改变物质属性。
在1984年Dankachov显示静态挠场波也可以存储在水中。水是一个很好的存储静态的螺旋场的介质。已故的Jacques Beneviste广泛证明,水拥有记忆力记住它曾经携带的化学物质的化学成分。顺势疗法使用信息治疗病人。只是简单地把两只瓶子放在一起,这些螺旋场特性可以从一瓶水转移到另一个瓶子。(生物场应用,典型代表有华人科学家姜堪政)。
David Schweitzer教授及Masaru Emoto博士成功拍摄到这种水的记忆效应。人类的意图印记在水和冰晶体的形式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水捕捉到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挠场波已经被人类的意识创造,水“捡拾”并存储起来,并改变了水的结构。
信息场的能量,就是元气,也就是零点能。人、动植物,都会散发和接受这样的信息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这以太能量的交换。吸收的少消耗的多,生命体征就衰弱;吸收和利用的多,就会推动各项机能正常、且修复薄弱环节、良性健康发展。
克里斯托法则也就是挠场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吸引力法则,你越正能量,就越吸引正能量。你想的都是正能量的事,感受的都是正能量的情绪,你就会吸收正能量的左旋挠场能量,你的能量就强,你散发的辉光也就强,辉光卫气强时候,风邪湿邪就不容易入侵,人就不容易生病。身体里75%的水分,也全部都是漂亮的活性结构水,对身体的生命活动也就更有益处。当你的情绪意识的频率高,你也会吸引能量高的人,容易促成成功的事,取得优异的成绩;当你长期高频正能量满满,你周围就会吸引到很多能量高的“贵人”,能量就会共振增强,做事业成功效力翻倍。即使,你的能量还没有那么高,不能吸引很多正能量的人,但是你的正能量也会被更高的正能量吸引,你就会有机缘接触高能量的人,你的能量就会被动得到提高;一群人中多数人的意识频率很高,就会带动其他人的能量与之同频,最后所有人的意识频率都会得到提高;一群人中只有一位“得道高僧”在讲法,他一个人的强大的气场,也会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感觉平和喜乐舒服,能量满满。从自己是正能量、被正能量吸引开始做起,一切都会慢慢向好的方向良性循环发展。
其它挠场发生器。
人们可以在左旋挠场的环境里休息或者工作,也可以把水放在左旋挠场内,饮用对人身体健康有益的活性结构水,也可以通过训练直接把自己变成挠场发生器来吸收宇宙零点能,也就是增加元气。
李嗣涔教授和俄国科学家都做出过挠场发生器。外国科学家和我国民科,也有许多做出了挠场发生器和金字塔形修炼室和修炼仓的人。
挠场发生也就是讲过的这几种了:电化学电解的时候等离子体运动会产生、太阳等气态行星恒星的旋转运动会产生;电磁场的内部同时会产生很小的挠场;金字塔或者圆锥形会利用宇宙信息的形状的全息性,也吸收粒子做左旋运动;甚至涡旋形状的有空腔的物体(比如甲壳虫的翅膀上的微型圆锥形空腔),可以做成悬浮板等;水晶等特别规律的原子分子排布构成的物体;结构水、苯环......这些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挠场。
至此,所有的周期规律都已经讲完,现在我们把全书的周期规律来做一个总结:
1,地球上的事物发展变化的最简单的周期,是按地球的公转周期“360周期*2=720=1*2*3*4*5*6 =8*9*10”运行。
2,720度也是“拓扑几何”里面,立体时空的周期规律。也就是欧拉数(V - E + F)是“0”的圆环形、甜甜圈形、螺旋苹果形。欧拉数为“+2”的球形和正多面体,由“三阶幻方”的形容,欧拉数为“0”的中间有空腔的甜甜圈由“四阶幻方”来形容。欧拉数为“-2”的不同手性的螺旋与反螺旋对,为双孔的双环形。

3,按太阳系公转周期“2.2亿年=1*2*3*4*5*6*7*8*9*10*15*4”;太阳系内行星周期规律,按“1*2*3*4*5*6*7”运行,“7周期”同时也是各种生物的生长周期。“七日自愈”。以及细胞和原子的“7周期”变化。
4,“1、2、3”代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代表的是“3、6、9”的级别“扩展”的规律。“一生二”代表的是“2进制”的八八六十四卦,也是“先天八卦”代表的拓扑几何里面的“乌比斯环结构”,也是2种不同手性自旋。
https://www.sohu.com/a/427290249_120725977



“二生三”代表从小到大的扩展:


5,太阳系轨道上的“空亡地带”、太阳内部蝴蝶图、银河系的黑洞,人的生死轮回、按“11周期”运行。跳过“空亡地带”的星门技术,声音和光的频率,三维世界里万事万物的的生老病死,都按“12周期”或者“144周期”运行


6,“13周期、26周期”说的是“三阶魔方”,是讲三维立方体被分成“26个魔块”的旋转的四维空间规律,就和三维时空规律“九宫格”里面的“9”一样,说的是空间的扩展规律。
7,四维时间的扩展和变化规律是“14周期”,是四维时空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的双向变化的周期规律。“14周期”代表的是从“以太”意识能量体的技术,阿卡西记录的学习技术、心灵交流的技术,灵魂升维的技术。以太是“宏观宇宙跨时空”也是“微观宇宙形成时空”的物质。
8,“15周期”是布朗克气体宇宙造物的法则,就像“谐波宇宙”、“生命之花”,里面包含微观量子世界与宏观星系宇宙之间的沟通与连接,是完整的大小宇宙循环往复的周期,是终点也是起点,是“15”也是“0和1”。
9,“1、2、3”是“3、6、9”级别扩展。“4、5、6”是“三阶幻方”,“6、7、10、11”是“四阶幻方”,他们俩分别代表时空中“电磁场”和“挠场”的运行机制,产生了三维世界里面从“自转到公转”的一切事物的螺旋形、涡旋形的运行规律。“11、12、13、14、15”是“五阶幻方”的规律,代表的是四维时空的周期规律。
讲完全书的周期规律,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光涡宇宙”
人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能够死灰复燃”的原初物质“布朗克气体”或者叫做“以太”形成的。
罗素的光涡宇宙,与宇宙构造主义“中立一元论”与唯光论
沃尔特·罗素(Walter Russell)1871年5月19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1963年逝世。他以画家,雕塑家,作家和建筑家的成就而闻名,但作为自然哲学、物理学和宇宙起源方面的统一理论不太为人所知。他的经典之作:《宇宙一号 The Universal One》在这本书中,他检查了立方结构和系统轴,并了解了晶体对心灵和几何学的反应。他指出一些晶体,如十字石可以通过彼此生长的特性,被称为水晶双胞胎或双晶,晶体具有在原子记忆中的秘密密钥。水晶代表了一种先进的古代知识体系。对于一个从未上过高中的年轻人来说,这真是太了不起了,在他还不会走路或说话之前,他就能用一根手指在钢琴上弹奏任何曲子,他还与盲人邻居学会了如何与神沟通,并指导他弹钢琴。
1927年,沃尔特·罗素出版了《宇宙一号 The Universal One》,这是他第一次尝试为现有的科学家解释宇宙法则。他又花了二十年。在1947年出版了《光的秘密 The Secret of Light》。 1941年,在实验室分离出了他所预见的元素:氘、氚、镎和钚之后,美国科学院授予了他博士学位。 据说,沃尔特·罗素还写了另外一本书,《录制宇宙秘密的人》”[The man that taped the secrets of the universe],是一本出版了的书。他得到了除爱因斯坦之外没人得到的即使是今天也难以理解的大量信息。但是,这些资料已经被没收,因此任何人都无从知道。(摘自“道瑞(Datre)赛斯资料。)
勒内·笛卡尔(1596-1650)发展了宇宙演化论,提出"旋涡说"(太阳周围有巨大漩涡,行星都在旋涡里运行),打开无神论的大门。他把人和动物的肉体视为机器,但人有蕴藏在松果腺里的灵魂,与"生命精气"发生接触,见解改变肉体其他部分的运动。灵魂与肉体完全不同,不过比肉体更容易认识,即使不存在肉体,灵魂也会保持原状。
沃尔特-罗素的光涡宇宙论。宇宙涡旋论,证明河外星系的红移现象是总星系在某超级涡旋体内因相对旋转而产生的相对论效应。哈勃定律并非宇宙大爆炸的证据,而是宇宙涡旋的证据,哈勃所观察到的星际远离就是这种流动的产生,而不是传统所认为的宇宙膨胀。膨胀学说本身就已经暗示了宇宙是由小到大的变化、意味着是有限存在,而且是有另外的空间承载着这种变化。宇宙是流动的气态质点群,属无边、无界、无定形的无限延伸的多层次涡旋结构体。具有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特征,可涨缩波动。
罗素认为,宇宙的最后质料,不能说是物,亦不能说是心,科学的进步,已影响了人们对心物的看法,“物”受物理学的影响,已逐渐失其为物质的意义,“心”受心理学的影响,已逐渐失其为精神的意义;心物已失其显著特性,两者同由一种更根本的原料所组成,这种原料称之为“中心原子”。这种原子本身非心非物,整个宇宙就是由这种原子所构成,它们按某种方式排列组合,成为物理学所研究的材料,按另一种方式排列组合,成为心理学所研究的材料。
罗素认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推翻了关于“物质实体”、“微粒”等传统的物的概念,而代之以事件。他说,“物理学的‘素材’应当是事素,而不是微粒。过去被设想成一个微粒的东西,将应当被设想为“一个事件系列”。这样,‘物质’就不是世界的原材料的一部分,而只是“把事件集合成束的一种方便的方式。”罗素讲的事件,它既有物理属性,但又有心理属性,而物理属性并不比心理属性更实在。世界的物质性被换一种说法,代之以事件第一性。物质和精神都是事件的“集合成束的一种方便方式。”这就是说,事件是中性的东西。罗素接着说,“物理学曾经使物质的物质性削弱,心理学则使精神的精神性削弱了……。这样,物理学和心理学就从两个极端相互靠拢了,并且使威廉-詹姆士通过批判‘意识’而提出的那种‘中立一元论’学说的可能性加大了。“精神”和“物质”只不过是两种把事件结合起来的方便方式。罗素的事件论同马赫的中立要素论、詹姆士的“中立一元论”是完全一致的,即认为作为物质和精神的材料的事件是中立的。
构造主义“中立一元论”的提出,为哲学唯光论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哲学唯光论的“光”经过了中国哲学所特有的“执两用中”的改造,“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光是对中国古典传统思想“天人合一”的“道”的诠释。光是对无限大的宇宙和无限小的离子的执两用中,从而是对物质概念的执两用中,是对所谓实物范畴和虚物范畴的执两用中。光是对本体论生成论的执两用中,是对自然本体论与人的本体论的执两用中。是对唯心论和唯物论的执两用中——既是对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执两用中,又是对自在的客体性原则与自为的主体性原则的执两用中——它既不是唯心的也不是唯物的,它是唯光的。哲学唯光论进一步论述哲学唯光论与在西方颇具代表性的罗素哲学的总体关系。
空间和时间对于观察者来说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宇宙的空间,也没有一个宇宙的时间。三维空间中不灭的物质团或电子没有了,只有四维时空中“一串串的事件”。物理实在归结为一组哈蜜顿方程式,只有微分的关系,联系着时空中邻近的事件。宇宙由“能够复燃的死灰”组成的,但在恒星和星际空间里,这些变化是可以发生的,而宇宙中一部分物质也许正在化为辐射。因此,过去似乎如此熟悉,如此富于抵抗力,如此永存不朽的物质,今天已变得不可思议的复杂了。它以微小电子或其他种粒子的形式,散布于空间或原子核周围;或以波群的形式浸透于原子的全部,而且更化作辐射而不断消失;
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伦敦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怀特海,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辨哲学家和综合哲学家。怀特海与罗素合著了对于今日计算机科学具有指导意义的《数学原理》;怀特海的名著《过程与实在》,创建了过程哲学。过程哲学既是一种有机哲学,也是一种价值哲学,它一方面强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每一事物——小到一个人,大到整个宇宙——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有其内在的价值。
“紫光--麦田真相”的微博https://m.weibo.cn/status/4576547823943930
http://www.cnbin.com/do/bencandy.php?fid=248&id=16229












这些图片是不是有点眼熟?就是讲挠场的时候,用立方体波来解释宇宙构成的部分,原来答案在罗素的光旋涡宇宙论这里。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宇宙的构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晶体的古老科学。想详细了解的,去看看他的书《宇宙一号》、《光的秘密》。虽然我没有看过,但是通过网络上搜索到的描述,我相信他说的,是宇宙秘密的正解。以前的读书笔记的所有描述,都是为了此时此刻-------为罗素的光旋涡宇宙论做铺垫。
另外,除了沃尔特-罗素的光涡宇宙论,威廉-詹姆士的‘中立一元论’,还有编著《新能源突破:量子跃迁将如何改变世界》的作者“珍妮·曼宁和乔尔·加本 ”;《未来能源:一门新兴的科学》《零点能》作者“马斯·沃伦博士”;《无限能源》杂志主编、新能源基金会主席 “克里斯蒂·L.弗雷泽”,还有大家熟知的“尼古拉-特斯拉”、李嗣涔教授.......好多好多的科学家、哲学家和作家,已经走在了科学的前沿。

但是,我们看看罗素的出生日期“1871年”,再看看尼古拉-特斯拉的出生日期“1856年”,都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人物和科学。过了一百多年的现在,微观世界的科学都已经发展到“夸克和弦”了,而“光涡宇宙理论”呢?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被发现、被提出、并且已经有数本书出版,但是,一百多年过去了,依然被恶意隐瞒和雪藏!被打压!不让面世,露头了也硬给塞回去!不让普通人知道宇宙的真相!
不是人类不聪明,不是一百多年来科学不进步,不是宇宙的形成没有科学家去探索,而是,科学家们早就辛辛苦苦研究出来了能解救地球能源危机的新科技,但是研究出来也白搭,有人恶意不让我们普通人知道。现在,连我这个还是在三十几年前受的老式高中教育的家庭煮妇,都能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找到最基本的宇宙奥秘,一百多年来的众多的科学家们能不知道?!知道了却有人不让说,就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哀了。呜呼哀哉!悲兮痛兮!何而为人,执欲满身!阳复而治,晦极生明,未来已来,光明在望。隐瞒一时不能隐瞒永远,历史的车轮滚滚,想挡是挡不住的!最终会被碾在历史的车轮之下。
至此,从“宇宙时空的周期规律”讲到“光旋涡宇宙论”,属于结尾扣题,有关宇宙科学知识的部分到此就讲完了。懂得的知识越多,就越知道了自己的渺小和学无止境。在这个大周期转换的时代,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日夜不停的学习也觉得时间不够用。而最快的学习途径,就是提高自己的意识频率,连接阿卡西记录,从高维读书馆下载资料进行学习。
那么,怎么才能提高意识频率连接阿卡西记录呢?
下面讲本读书笔记的第二部分,人体方面的挠场利用:元气,人体小宇宙,虚身体,人类集体意识共振。
© 本文版权归 豆友abHL0YhgFk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