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流萨的碎片话11·有缎带的礼物才卖得出去
假如我真的有什么独属于我的忧愁、痛苦和胸中臆气需要他人来理解乃至分担的话,从可行性的角度来说,我应当采用两种策略:
①是成功地把这些情绪性的东西变成让人乐于接受的成品,最典型者就是文化类型的产品(比如小说)。这样会使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独有的情绪,并且以审美的高度来与我分担;而非像面对一个任务一样无奈地当我的情绪垃圾桶。
否则有主见的人往往远离我,能剩在我身边的都是一些对所有人都一样的老好人。
②是成功地找到知心好友和爱人,这个的前提在于我需要成为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和值得爱的人。这就需要我有一些魅力和利他价值,这些人也才会心甘情愿地听我倾诉。
换句话说,那些要求别人无条件爱上自己的忧愁(以及其他负面情绪)的人是不是有些过于傲慢、目中无人和自以为是?而且他们在最近的舆论场上又过于有话语权?
如果成功执行了这两种策略,【理解和分担我的情绪】将变成一件乐事,人们会源源不断地涌来。到时候我需要考虑的则是怎么避开这些过多的爱而留给自己一些独处空间。
因而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从效率上来考虑:在以上两个任务没有起色的情况下到处散布自身情绪并冀希望于找到什么真正的理解和知音,那效率可太低了。而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还远未能达到脱离效率和智力来讲美学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