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聪明,就是要懂得适时沉默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生活中:
有些人喜欢夸夸其谈,遇到自己熟悉领域的话题,一开口就停不下来,急着彰显自己的学识和见闻;
而有的人却像闷葫芦,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甚至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了,都一言不发。

在社交中,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夸夸其谈的人:
容易说错话,为自己埋雷,也会让人觉得在显摆,遭人反感。
一言不发的人:
让人觉得没话聊,很无趣,同时也放弃了表达自我的权利,给了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
所以,我们不能一言不发,也不要只顾自己的表达,要懂得适时沉默。
美国心理学教授古德曼曾提出这样的观点:
沉默之于谈话,犹如0之于数学,适时的沉默可以调整说话的节奏,让人有喘息之余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思考下一步该说什么,让谈话更容易取得效果。
在以下的这些情况中,更要学会保持沉默,不仅容易收获别人的好感,也能避免被伤害。
第一,话不投机时。
古人说:
话不投机半句多。
在与人交谈时,如果你感觉对方不重视、不相信甚至排斥你时,就要少说点。
人与人之间是有认知差异的,当你和他不在同一认知层面上,无论你说什么,说多少,对方都不会有所触动。
而且,言多必失,你说的越多,越容易出错,就更难获得别人信任。
历史上,有些忠臣谏言被采纳,有的则遭贬,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谏言时机不对。

第二,春风得意时。
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
在你事业有成,声名鹊起时,很多人都会关注你,但不是每个人都发自真心得希望你好,巴不得你掉下来的,大有人在。
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学会低调,谨言慎行,收起锋芒。
因为你不知道哪天说的某句话,就被有心之人听去,大加渲染,大肆传播,成为攻击你的利器。
许多颇有名气的人,突然塌房,就是例证。
第三,一知半解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有些人为了彰显自己,即使自己不懂,也要大肆吹嘘,外行人不知道,也就算了,内行人一听,立马露馅,给人留下不懂装懂、虚荣自大的坏印象,一旦被人揭穿,不免尴尬和耻辱。
另外,如果听的人当真了,以此为依据去实践,最后发现根本没用,对方可能就会对你恼羞成怒,你无形中为自己数了个敌人。
退一万步说:
即使你对一件事很明白,也尽量不要和盘托出,说7分,留3分,才好,因为你的认识不一定完全正确,如果有偏差,就还有回旋的余地。

第四,不懂对方时。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
一些资深的推销员、节目主持人、企业家都非常善于倾听,他们在接触新的沟通对象时,总是引导对方先说话,自己只静静地听。
这是因为,在对对方不了解的情况下,脱口而出的话很难有效果,很难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让对方先说,我们可以借此了解:
对方的性格特征、真实情况,乃至心理需求。
这样在和对方沟通时,就更容易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对症下药,戳中对方的心思,讲到对方的心坎上,也就更容易达成沟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