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性的self-esteem
今天听一个“女性主义”主题的博客,其中,主播们提到了女性存在的价值:很多时候,女性的存在价值就是:行走的子宫。
后面,另外一个主播提了一个我也一直想不通的事情:为什么人非得有“价值”呢?
又回来翻去年影响我很深的哈佛《积极心理学》的笔记,因为在学到最后两课的时候,我感触太深了,又回到了我的老话题:self-esteem,
self-esteem, 中文翻译成:自尊,我还是觉得“自我评价”可能更贴切,主要是指个体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评价。 分成两部分:自我能力+自我价值,的评价。果然,越看书,越容易咬文嚼字。
在这之前,我一直是一个超级自卑的人,我的能力,周围大多数人都觉得我是学霸,是有能力的,但是,那是他们的评价,不是我的;另一方面,自我价值,以前的我可能是把自己贬到尘埃里去了。没有人告诉我自我肯定是多么重要,三十多年来,一直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或者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来评判自己。
主流社会价值观,要有房,要有车,要有幸福的家庭,要有成功的事业,要白,要瘦,要高。哈哈哈,对不起,这些我都没有!所以,我就不配有自己的价值了吗?
一朵残缺的花儿,就不配这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了吗?大概,以前我也会觉得,这世界那么丑陋,不值得这花儿来。现在,一方面我会觉得,这花儿残缺与否不是别人说的算的,盛开过,甚至盛不盛开都是存在过的,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有意义;另外一方面,这花儿真的在乎别人的评头论足吗?不care!
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非得要有“价值”呢?
另外两个主播的回答也很有启发性:不是说世俗意义上的“价值”,对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做了不就是有“价值”了吗?去欣赏一朵花,一片云,不就是有价值了么?
原来,“自我价值”也可以放到那么“低”,“低”到很多人都消失了这种能力。
当然,当“自我价值”不再是一元的,女性的价值不再只是“子宫”的时候,我们会冲破年龄和性别的束缚,知道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
那不勒斯四部曲最后一本的一句话:“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每次看到这句话,就有种想哭的冲动。我的生命是为了什么呢?我不想去斗争,更不想和别人为了一些利益做低俗斗争。那就不管别人的评价,随他们去吧。
很感谢自己看了那么多书,越看书,越明白宇宙的无垠,历史的悠长,自己的无知,以及很多不必要的焦虑。感谢《自制力》一书让我知道,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而是人体分泌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在控制着自己,从而,放过自己;感谢刘擎老师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让我知道关于人生的思考、信仰的困惑先哲们早就替我们探索过了,并给出了很多答案,并且没有标准答案。
最后,借用主播那一句来勉励自己:为什么要用还没有发生的不幸来打扰现在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