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
电影声音创作
百艺教育第 32 篇经验贴
Hello 朋友们,我是23届的应届考生,跨考上岸电影声音创作专业,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小小的备考贴,希望能够帮到正在备考的朋友们。
01
考研历程
21年暑假决定考研并开始择校,一开始打算报考某211院校的电影专硕,不过进一步向该院校的学长学姐了解后,我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于是决定报考声音学院。
22年3月返校后正式进入复习状态,一直备考到12月底考试,中途也有各种各样的小插曲,比如暑假无法留校、YQ期间图书馆闭馆、封寝、考前中招等等,不过也算是战到最后了。
在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希望朋友们一定要稳住心态、及时地自我调节,只有保持好身心的健康,才能打赢这场持久战!
02
公共课
由于自己的公共课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所以这里就不和大家分享太多啦,简单聊聊自己踩过的一些坑吧。
1、政治:
因为自己对这门科目的学习实在是没什么底,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复习政治,暑假还没开始就已经开始在看网课和做练习题,但是复习过程中很多东西并没有理解完全,做了很多无用功,导致后期很多东西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影响了其他科目的复习节奏。
最后我的政治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选择题,所以还是建议朋友们宁可晚一丢丢开始政治科目的学习,也不要早早地开始,但却是走过场式地复习。
另外的一个小建议就是考前最好做做全真模拟,尤其是大题的整体书写,这对把握正式考试的时间分配和答题节奏会有不小的帮助。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书写速度,考前我并没有完成过一次完整的政治模拟考试,考场上作答时把握不好节奏,差一点点就没有写完,还是相当惊险的。
2、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比较一般,大学过了四级,裸考六级没有通过,不过考研期间在准备英二的基础上通过了六级。在我的复习过程中,单词和阅读作为两个主要板块,占用了我复习英语的大部分时间,单词方面使用的是不背单词APP和墨墨背单词APP。阅读方面自己一开始是先从长难句入手,因为本身语法基础也蛮差的,在过完田静老师的长难句教辅之后就开始做真题,使用的是考研真相三件套,搭配唐迟老师的网课,一点一点地把长篇阅读的正确率提了上来。真题是相当宝贵的复习材料,建议大家别一口气做太多真题,毕竟真题有限,逐篇吃透比多刷有效。艺术基础理论
决定报考北电后,我开始进一步了解专业一的考察内容、参考书目和历年真题,对我来说这门科目的难度确实蛮大的,特别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复习。在咨询了学长学姐后,我便选择了百艺的全程班,大概是在二月左右就报名了,应该算是比较早的一批同学。报班之后就开始跟着授课老师分板块学习,从彭吉象老师的《艺术学概论》,到【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中西美学】【中外影史】等等。在听课之后便进行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的练习,再就是参加月考和做做考前的模拟题、冲刺题,不断地练习、复盘,一直到考试结束。在这个过程中百艺起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让我能轻松地找到专业一复习的节奏,学起来心里有数,比较踏实。小Tips:
1、勤记多背:
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简答论述,作答的时候都离不开前期的背诵积累,所以还是需要我们反复地记忆、有逻辑地背诵,作答的时候才可以稳定输出。和研友互相抽查、在碎片时间听听喜马拉雅上的相关知识点音频,抑或是坚持回答助教老王的每日提问并联想相关知识点,都是帮助我们强化记忆的好方法。
对名解而言,我习惯用电脑整理出自己的重点名解集,背诵时在熟读某名解后分点记忆关键词,一来可以减少背诵压力,二来每次背诵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关键词拓展为整个句子或者段落,有助于强化记忆,同时我也会使用谐音词或者顺口溜来记忆关键词、时间轴。
对简答和论述而言,六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连接知识点来作答,在记好框架的同时,我会按各分支整理好文论与论述材料,有助于答题时调动。比如【艺术欣赏的主体性】:①伽达默尔__;②阿尔都塞__;③姚斯、伊塞尔__;④刘勰__;⑤柳宗元__。这样的话答题时就可以在选定好答题的切入点后,合理调用自己记忆过的相关材料并加以论证。2、多写多练:
想在3小时内答完所有的题目并保证字数达标,需要在备考期间不断地答题练习,一来有助于提高手速、优化卷面的美观程度,二来则是能帮助我们不断提高答题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在正式考试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作为一名跨考的同学,我虽有一些简单的摄录与制作经验,但对于专业二的复习,真的是很没有底,因为实在不知道怎么评估自己的复习进度,直到考试结束之后,我也不知道自己作答得怎么样,能到达哪一个分数段。幸运的是一路上遇到了几位师兄师姐、余老师还有助教老王,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帮助我在后期复习阶段以及准备复试期间增加了不少信心,最后以还算不错的专业课成绩顺利上岸!下面是我初试备考的简单复盘,希望对跨考的朋友们能够有一点点的帮助。在22年正式进入复习状态之前,我简单地阅读了《电影电视声音》、《5.1路立体声影视录音操作》和《影视录音工艺技巧》这三本书目,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并比较有倾向性地关注了同期录音和后期编辑、混录等实操方面的一些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跨考且实践经验较少的朋友们可以根据书上的一些内容做做简单的小练习,一方面可以强化数字音频工作站的操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日常观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留意书上所提到的一些知识点。
3月份到6月份暑假开始之前,我就把复习的重心放在了王珏老师和石宝峰老师编著的《影视录音工艺与技巧》上,逐章学习并做好笔记,为后面的二轮复习打好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各个章节的知识内容,我也会找到相关的书籍、论文或者是网络资料加以整合,比如用《音效圣经》补充拟音与音响效果部分的学习,用《混音指南》来补充效果器部分的学习。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我也会进行一些实践,比如跟跟学生剧组,抑或是简单地上手录制、编辑一些素材。对于跨考的朋友们,如果在这个阶段遇到一些周期较短、不影响整体复习节奏的相关实践机会,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暑假期间,我便将《影视录音工艺与技巧》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构建起框架,之后将其他资料的相关知识点补充进框架中,以思维导图为基础开始复习的同时,也开始整理专题以便进一步复习。接下来的复习任务,就是以《影视录音工艺与技巧》的框架为基础,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返校之后,我就一直以暑假做好的思维导图为基础来复习,过大框架的同时做好各个分支、专题的补充与复习,一直到考试结束。考前一个月着重复习与整理了一些关于声音创作观的知识内容,也进行了几次模拟考试,以此来训练自己答题时间的分配与字数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