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5.看图说话332~春节什刹海
2023.06.05

拍摄时间:2022.02.06
拍摄地点:什刹海
这张照片是2022年年初春节后去什刹海时拍的。
春节尾声,什刹海冰场已经要关闭了,五颜六色的冰车们整齐地堆在岸边。
天气不是很冷,从银锭桥走过,抓紧感受春节的味道。
****
最近喜欢的诗文
《东言西语》
老北京读书人并不用市面上的北京口语音读书,而是另用一种北京读书音。其特点在于所有的入声字都读成短促的去声,韵母上也模仿南支官话,人为重现了在北京口语中已经消失了几百年的入声。
北京话的部分多音字,如“剥”皮—“剥”削、“削”皮—“削”弱、“择”菜—选“择”、家“雀”—“雀”鸟,后一个读音正是源于读书音
实际上,东北话反过来是北京话的直系后代——现代绝大部分东北地区的居民是闯关东的山东、河北移民后代,就算是东北地区的满族也多为从北京回迁祖地的移民后代。
东北不同地区方言接近北京话的程度反映出的只能是东北话是北京话的移植——南部靠近北京的地方如辽西地区由于移民早,有足够时间分化,当地方言就和北京话差别较大;而离北京最远的黑龙江基本是20世纪才开始开发,黑龙江人说的方言就更像北京话。
当上古南下的华夏人遇到了这些说南亚语的人群时,只知道这些人把面前的大河称作krong,他们并不知道krong在这些人所说的语言里表示河,而是认为krong即为面前的南方大河的专名,江就由此得名。由于krong本质上是个通名,当华夏人继续南下,他们碰到了更多的krong,一条条的江终于迫使汉语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江作为南方河流的通名。唐朝孔颖达在《尚书·禹贡》“九江孔殷”条的注疏中就提到:“然则江以南水无大小,俗人皆呼为江。”而在北方地区,江就缺乏南方那样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江”始终难以“北上”。
****
个人微信公众号,请搜索:摹喵居士(momiaoj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