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回避的爱情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同我一起走。”
——题记
第一次看《花样年华》是初二的暑假,缘起当时一场盛大的婚礼——梁朝伟刘嘉玲不丹大婚。我和妈妈一直都很喜欢梁朝伟和张曼玉,当时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不解、震惊,也许是执念吧,总觉得梁和张比较般配。当天妈妈就在重温花样年华,于我而言,却是第一次,那一次并不能理解整部电影的情感色彩,只是沉迷于张曼玉穿的那23套旗袍,以及她那婀娜身姿。不久前的综艺十二道锋味,这位传奇的影后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界,勾起了我当年看不懂得这部拿奖无数的电影。这一次,我仿佛明白了一些。
导演王家卫,人称“眼镜王”,出生于1958年7月17日,代表作有《旺角卡门》、《阿飞正传》、《重庆森林》、《花样年华》、《一代宗师》。《花样年华》几乎是王家卫的巅峰之作,虽然电影改编自小说《对倒》,但整部电影一年多的拍摄时间中都是没有剧本的。王家卫用他独到的天才见解,用一种模糊隐晦的讲述方法将中年男女之间的暧昧演绎的淋漓尽致,每一个镜头,每一款色调、每一处灯光、每一句对白都自成体系。记得之前在新加坡电视台直播室里,一些年轻的导演助理表示目标就是做像王家卫那样的大导演,眼镜王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影片讲述的是1962年的香港,影片女主苏丽珍与男主周慕云同时找房子,之后又同一天搬家,并由此做了邻居。之后男女主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另一半双双出轨这一事实,两人也渐渐靠近彼此。两人在一次次的摸索自己另一半是如何开始、以及在一起时可能发生的情节中,志趣相投的两人(钟爱报刊更新连载的武侠小说)情愫渐生。以陈先生出差为信号,出差时两人在2046共同写小说,快回来时,苏丽珍退却了,周慕云亦决心换个环境。多年后,两人相遇柬埔寨吴哥窟,苏丽珍以一句“我不记得了”告别这段感情,周慕云则是对着树洞讲出自己的秘密。
《花样年华》这部爱情电影,虽然题材别无二致,但是王家卫导演在细节上的表现的确是可圈可点。电影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肯定是有主题的。电影以男女主人公另一半出轨为背景,在整部电影中,出轨的男女都是以背影、声音来展开形象的,用领带、皮包来铺开两人出轨的事实。比如说,影片开始时,陈太太打扮得很漂亮看丈夫打牌,周太太则回去换了一件极其扎眼的红色裙子,这是很好的将嫉妒穿在了身上。从声音上,周慕云去给陈先生电饭锅的钱,陈先生说你太太已经给过我了;苏丽珍去给周太太拿药,周太太对着卧室说了句是你老婆。最后随着陈先生出差,周太太回娘家,周慕云约苏丽珍见面,两人试探性的问关于领带和皮包的事情,两人被背叛的事实全然呈现。通
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整部电影的主题非常明确,男女主之间发生了爱情,而爱情的发生不适用对错来做判断,爱情不是一切准备好了才发生的,就是这么直接没有任何铺排。渴望一个笑容,期待一阵春风,你就刚刚好经过。影片中为了深刻描述两个失意的中年男女小心翼翼地一步步靠近爱情,以各自最狼狈、最痛苦的状态,在脆弱中寻求温暖,用了很多的道具来体现细节,如两人第一次淋雨时,各自拿出一块白手绢擦雨水;苏丽珍的绣花鞋和皮包;她在面摊买宵夜的饭盒;周慕云在不同场景里点燃的香烟;苏丽珍公司里的钟表;两人通电话后给电话的特写。饭盒和钟表代表了被遗弃女人的寂寞,香烟表达着一个被妻子欺骗感情的男人的落寞。用这些细节来传达情绪,胜过于喋喋不休的讲故事。庸生,在影片中只闻其名,而周慕云听到时,对着窗户会心一笑。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他们的爱情和武侠小说息息相关,那个时候香港最好的武侠小说作家是金庸和梁羽生,庸生就是最好的证明。被删掉的影片最后被周生放进树洞的耳环,也是他对这段感情放手的见证。
影片的色调从头至尾都是昏暗的,街角斑驳的墙壁映照在橘黄的路灯下,两人邂逅,两人面对着、错身而过,每个背影都能看出蚀骨的寂寞。随着两人关系的进展,两人肩并肩走在灯光昏暗的路上,时光仿佛变慢了,体现了主题曲中“又是谁的背影叫人难受”。提到色彩,整部影片中最吸睛的就是苏丽珍的23套旗袍,微风玉露倾,挪步暗生香。丈夫出差回来接机时的旗袍,浅红浅黄浅紫交织,明亮的颜色表达出她内心的喜悦。晚上买面时,竖条深色的旗袍表现出丈夫不在家内心的寂寞与低落之情。随着苏丽珍与周慕云交集的增加,苏的旗袍也从刚开始平淡的灰白色变成明绿色,明亮的花纹款式。尤其此处是影片中色调最鲜艳的部分,周搬到2046房间,等待苏来赴约,苏穿着一件红色的风衣,宾馆走廊特意用了红色的纱帘,质地轻盈,随风而动,烘托两人慢慢靠近幸福,然而苏的犹豫与上上下下的高跟鞋声、直到最后周送苏走时随风而动的红帘,预示着幸福如风般渐行渐远。
在场景的设置上,苏和周好几次的相遇,镜头不是狭窄的楼梯就是通过窗户的栅栏,暗示两人所受的束缚。第一次,两人谈论各自丈夫和妻子出轨的事,说明他们处于道德的牢笼,不愿做出他们认为不耻的事情。第二次,两人不知不觉坠入爱河,周生适逢下雨天表白,身后又是铁栅栏,说明他们陷入爱情的牢笼,勉强挣扎,已找不到逃脱的出口。苏丽珍一再强调: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她用这句话画地为牢,让两人饱受爱情的煎熬。
影片的背景音乐也是非常讲究的,每次苏丽珍晚上出去买面时,都用了爵士乐,本该是很高贵洋气的背景乐,在这里却渲染着寂寞凄凉的气氛,如此美丽的女子,在这样的花样年华的岁月里,却独守空房,多么让人心疼。影片中有一个场景,两人一墙之隔,听着周旋的《花样的年华》,也在暗示着两人最终的曲终人散。
电影的对白设计也是非常戳动人心的,没一句对白会让人觉得是多余的,每一句都是至关重要的潜台词。片头处,从房东太太与苏丽珍就搬家这样该由男人出面的对白,可以感受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内心的坚强与坚守;苏丽珍发现丈夫出轨后,对周先生的自言自语;“两个人在一起时,但是自己做的好是不够的”,那种婚姻失败后的懊恼与绝望展现的深刻而痛楚。电影结尾时,周问苏:“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这样含蓄的表达,明明是一句“我爱你”,非要放在心里,抵死不说出口;“你是不是打过电话给我?”“我不记得了。”苏丽珍也是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回忆与忘记,但最终她只是寥寥几个字。在之后的多伦多访谈中,梁朝伟表示当他听到她这么说的时候,他真的很想哭,这就是对白的力量,简短的言语却将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部好的爱情电影,不只是在于干巴巴的故事原型,更应该是演员用他们精准的理解与出色的演技赋予整部电影以鲜活的血肉。张曼玉,至今电影史上无人超越的影后,凭借该片斩获金马、金像影后,在我看来,她是实至名归。一个从小生长在英国的女孩子,多多少少会受西方文化熏陶,性格活泼,敢爱敢恨,从早期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她本人的确如此。而她在影片中身形高挑,极好地展现出旗袍所带来的东方韵味,又将东方女性的矜持、委婉、端庄以及那种对自己感情的克制收敛展现的很完美,对目标人物的定位非常准确。她说她在穿上如此紧迫的旗袍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仿佛自己就是苏丽珍,而且这样紧迫的衣服也是让她迅速地感受到她举手投足该展现的样子。梁朝伟,虽然没有凭借该片斩获金马影帝,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他的演技,电影中多次对他进行特写,看着这么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很好的推动了剧情发展,也令观众感同身受,并且从下面这张剧照中他的笑是冷笑还是苦笑,给了观众很大的思考空间,毕竟人生百态每个人的理解也是多样的。跳出电影本身,张曼玉也公开表示长达一年多的电影拍摄严重影响到她的婚姻,一部没有剧本的电影,完全靠两人的朝夕相对,戏假却情真。通过这部电影,两人也是培养了极好地默契,之后再极具争议的《英雄》中也是大放异彩。梁朝伟与张曼玉在金马50周年接受采访时,不同空间不同地点,两人同时表示“电影对我来说就是一个fantasy”。梁朝伟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最想要停留的时期是38岁,拍《花样年华》的时候。一切都是最好的,最好的梁朝伟,最好的《花样年华》,也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华语爱情电影。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不得不说,当疯狂慢慢从爱情离开,还有什么值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