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诡计博物馆2--绑架回忆》 悬疑 安乐椅侦探
评分:6.6
简评:总体而言,不如前作,虽然每个故事都有点小意外小波折,但惊艳程度已经从前作的“啊!”降低到了“哦。”
《黄昏的屋顶上》 7.0
错位式的设计还是不错的,但为了这个核心设计(真凶)不得不往“那方面”套就显得有点牵强了,套路还是大山老师的惯用套路,前辈三人组真是各种误导,最后的真凶依然延续了“从墙角某处突然跳出”的神奇模式,当然大山老师还是尊重本格的,跳出的真凶至少还是登场人物。
《赤焰》 7.2
连环纵火,只为了见一人。谜题同样有趣,猜测的方向非常多,最终的动机只能说是纯脑洞主义,正常人是真不会往那个方向去想,要见的是“那样的人”,比较讽刺的是凶手直到最后能没能亲自见到“那个人”。另外对冴子否认了凶手纵火后还通知屋主逃生的理由是出于“尊重生命”。这段文字反复看了几遍,都没能找出足以说服别人的理由,这一细节只能说大山老师作了个小弊吧,当然不排除翻译问题。
《将死亡分成十份》 6.5
单独把这一段放在西泽老师的《解体诸因》里毫无违和感,这段故事相对平淡一下,谜面吸引力一般,谜底更是简单的ABC中选凶手的模式,没有什么惊艳感,而且凶手和杀人手法差不多也能猜到个七七八八。
《孤独的嫌疑人》 6.3
如果上一章节可以看成《解体诸因》里的一段,那这一章节就是《古畑任三郎》里一集,最大的亮点在于叙诡,同时最大的黑点也是来源于这个叙诡。既然某人是冒名顶替货,那在案发的时候,他应该就是最值得怀疑的那位,在明显嫌疑人只有4位的情况下,当年警察调查了整整2年都查不出此君有问题吗?更何况此君肉眼可见的心理素质平平。
《绑架回忆》6.0
以为最好的留在了最后,没想到同名之作反而是最平淡、最鸡肋的一章,说到底整段故事完全依附着一个不着边际的“核心诡计”存在,即使客观上不太容易想到,但由于设计的方向和动机过于的“私有化”,真相大白后再回溯之前的叙述背景,徒然留下了虚张声势的不良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