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仑:思政教育对于青少年的作用是什么?

5月初的时候,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的一个文件,这说明其实现在我们国家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了。那么从李仑老师的角度来说,这个文件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团体的技术可以怎样实践应用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李仑:
我觉得这个文件非常伟大。为什么?
因为它毫不回避地正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提出了如何稳固、维护和帮助青少年发展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把这项工作真正的摆到桌面上来谈,这太重要了。
因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的话,现在青少年的状态,在我看来他们不是青少年。 你在任何一个学校里面去看那里的小学生、初中生跟高中生,他们脸上都有一种迷茫感和沧桑感。
他们的青春,都被学校里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分数的任务压得喘不过气了。孩子们现在能够吸收营养的渠道非常窄。
学习的确能够提供给人价值感,帮助我们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
可是仅仅有这些营养是不够的,孩子们还要去体验和挖掘他们内在的——那些他们作为一个孩子的那种童趣、少年气。
这就是人到那个年龄阶段就应该有的东西。
如同早 7、8 点钟的太阳,旭日东升的那种感觉,这个是很重要的。

所以这个文件无异于就是把青少年心理健康真正纳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 与此同时,这个文件里有一个领头的工作,就是思政教育。 为什么用思政教育来领头?因为思政教育就是教孩子或者熏陶孩子爱国、爱党、爱人民、爱自己。
这也是爱,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很多孩子对国家没有概念,对党没有概念,对人民没有概念,所以他对他自己也没有概念。一个人他爱他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必然的爱这个国家、爱人民。 一个孩子他不知道什么是国家、不知道什么是人民、不知道什么是党的时候,他也必然不知道怎么爱自己。 所以这个思政教育表面看上去,只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
但其实在心理学这个领域里面,这个工作在干什么?
这个工作其实就在谈人如何成为人,人如何成为国家的人,成为党的人,成为人民的人。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个叫「强化自我」,这个点很重要。

在以思政教育为龙头之后,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
比方说在学校里有适应困难问题的学生。上课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听讲,下了课之后不知道用什么姿态跟同学玩耍,回到家里面之后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节奏感来写作业。
这种适应不良的孩子,我们是其实需要一些个别辅导的。
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在这个适应的过程当中,孩子们在这个班级里面,在这个跟老师同学互动当中,他们普遍距离非常遥远,没有亲密的感觉。 所以很多孩子之所以一上学就头疼,就是因为那个学校,那个班级不是他期待去的地方。 为什么不是他期待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没有他想要的东西。 他想要什么?他想要认可,他想要学习以外的认可。
他想要一种与跟学习成绩无关的欢迎;
他想要老师用一种无条件欣赏的眼光看到他。 这些东西在一个学校里边是不会凭空而起的。
需要我们去干嘛?需要我们去激活,需要我们去建设,需要我们去训练。

那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团体辅导就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团体辅导的技术,帮助那些孩子们找到这些不因成绩而被欣赏,不因分数而被肯定,不因家世等身外之物他们才能得到的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看来,这个文件跟思政教育有关、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包括整个教育系统风气的改善的部分——团体技术会大有可为。
因为这些孩子们还没有到 18 岁,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在法律上也不是一个成年人,所以他们需要一些团体来起到教育性的功能。 团体的形式就是半结构团体和结构性团体,也就是团体辅导师的工作领域、工作范畴和工作方法。
原创:李仑
编辑:商博良
关注我们:【李仑团体】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