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史五
《日本明治史(五)胜诲舟《冰川清话》》陈再明23.5.21
一,胜海舟的《冰川清话》 进入明治时代,胜海舟仍然拥有海军的庞大影响力,他的海军仿照英国的方式,被改编为帝国海军(日本的陆军是仿照法国方式)。维新政府任命他为海军大辅(海军大臣),他把住家搬到赤坂冰川町四番地。海舟在氷川的半隐居时间,写出了一本不朽的大作《冰川清话》,他的政治理念和哲学思想,用最简括的答话方式,金科玉律般地披露出来。这本《清话》对近代日本的政治外交,影响很大。 海舟说:″实行要靠自己,批评推给别人。″ 他这一句话,是用来答复有人说他是无恥的贰臣,既吃幕府的饭,又拿维新政府的俸。因为他是德川幕府的最高权臣,后来又参加明治维新政府,既当海軍大臣,又当枢密顾问。庆应大学创办人福泽谕吉,是批评他最厉害的一个人。 海舟说:″人间世是活的,几上学的是死的。″ 换句话说,他是鼓励人要重视活的学问,而不希望把死的学问拿来当箭靶。这一句话,是他在长崎传习所,由一位荷兰的教官教给他的。他还举例来说,西乡隆盛与横井小楠是他最崇拜的两个人,因为这两人最是实事求是,绝不虚夸。 诲舟说:″他人的忠告与劝言,是要经选择的。″ 他说人分为第一流和第二流,不是人人都是第一流的。所以,第二流的人所作的建议,不一定可以采用。说不定更有第三流、第四流的人,他们的忠告与劝言,毫无洗耳恭聆的必要。在他的眼中,当时的日本惟有西乡隆盛与横井小楠才是第一流人物。 海舟说:″今天所做的事,不要今天来作评价。″ 有人说,要批评一个人要等到盖棺论定,但他说人一死就给他论定,这未免太早。一个大人物不是一天两天便会产生的,以百年为单位,来期待大人物的产生,还是算早的。因此,你还活着便有人来说你的是非,你尽管不必去管他。今天明治维新才不到二、三十年,谁是大人物、谁不是大人物,还要等几百年之后,才能说得准呢!
二,胜海舟的《冰川清话》续话 诲舟说:"追逐二兔,仍得二兔。″ 俗语说,″追逐二兔,难得一兔″,这个说法是错的。他举自己的实例来说,在学习″兰学″的青年时代,买不起高价的《兰和辞典》。据说赤城医生有一本辞典,便以一年租金十两,把它借来手抄了两本,一本留为自已用,一本把它卖出去。这样,辞典卖出去的钱,不但能交清租金尚有余钱,手上也有了一本自己的辞典。只要比人家加倍努力,所获的报酬也是加倍的。 海舟说:″虽倒犹立,是还有沒用完的力量。″ 人不要把全身的力量用完,才倒下去。这样,这个人就没有希望再站起来了。就拿他自己的例子来说,他是旧体制的人,可是新体制的人仍然请他做事。也就是以前为幕府的海军奉行,今为明治政府的海军大臣,地位一点也没变动。也许有人说,是新体制的人利用他来宣传,能够容人、有器量。但照他的说法,是旧体制的人帮忙新体制建立新秩序。原因无他,他还有海军的影响力。如果他是一点力量都设有,不要说仍能当大臣,也许还会被作为阶下囚处理,也说不定。
三,胜海舟的《冰川清话》续续话 胜海舟说:″不平不满,亦对进步有所帮助。″ 平等与滿足,最会妨害进步。一个人的积极性是由不平不满而来的,因为不平才要争取,因为不满才要奋斗。有了争取与奋斗,一切进步就来了。他说,咋日之是,今日之非;今日之是,昨日之非。有这样是非的变动,社会才会进步。如果,昨日之是,今日之是,明日之是,都是"是“,还会有进步吗?拿道德标准来说,既有古今标准的不同,亦有东西标准的不同。以不变应万变,还有什么进步呢?如果对火车的速度,不发生不平不满,也就不会有飞机的发明。同样地,五十年前的飞机,就不会比今天的飞机飞得快。这都是人们的不平不满,促进了进步。 海舟说:″看清机运,机未成熟不可为。″机运就是形势,形势比人強,谁都挡不住。西乡、大久保、木戶被称为"维新三杰″,在他看来,是形势造成他们的事功。他说,如果机会不来,再伟大的人物也会逐渐褪色,成为小人物。时代的气候关系很大,如果不成气候,伟大的人物就不成为伟大。如果形势来了,只要阵头一呼,附和雷同的大众也就一呼百应。机运未到的时候,即使叫破喉咙,仍然言者谆谆,听者藐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