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产生与化解
- 这篇聊一聊负面情绪的产生与化解方法,以下各点相互关联非独立存在,希望有所启发。 一、情绪与认知 如果一只狗对着我们狂叫,我们很难会因为它的“辱骂”而感到气愤,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提取不出任何“侮辱”信息,而是根据过往的认知担心被狗咬到、因此会尽快逃离;如果我们是个平时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便不会因为刚刚丢了一元钱而伤心难过,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一元的价值很小,因此会快速将其抛之脑后;从这两个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情绪和认知事物的角度与维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如果我们把认知固定在某一角度上,当某个事发生后就会在我们的局限的认知中发酵然后制造出关联的情绪来困扰我们。当你越了解这个世界、越了解它的底层规律、越了解人性与事物的本质时,你就会对同样的人事物以不同的认知角度得出不同的情绪感受结果,就比如房产,普遍的认知是将房产视为财富代表或标配幸福的象征、换一个角度则可以将其视为投资回报率较低的资产、或为一个睡觉休息的消耗商品而扛上三十年的房贷与高额的利息的债务负累;如果你在第一个认知角度中便很可能因为没有房而产生负面情绪,在第二个认知角度上则可以理性地去计算它的投资价值,在第三个认知角度上时你便会把它当成沉重的负担而庆幸自己没有买房,因此不同的认知角度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结论以及关联情绪。
再举个例子,一个真正的出家人为什么可以看淡很多世俗烦恼并保有稳定的情绪,主要原因就是其所修的内容带来了认知的改变,ta们长期浸泡在一种认知维度中教ta们用那一体系去审视世界、审视ta人、审视得失、审视苦难与幸运,其结果就是在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时其认知让ta看到的是本质的规律而不是表面现象、因此就不会再有剧烈的情绪波动而视其为正常。此点在更行各业各个学科背景下都有展现、就不一一举例了。 二、情绪与预期 我们先回忆以下几个场景的心理活动:当我们在一家公司待的时间长了、每天的工作内容千篇一律,我们是否会因为预判未来的工作会天天如此、一眼望不到头而感觉到无意义等负面情绪;当我们被路人撞到或惊吓到、即使对方已经离去,我们的想法中是不是会闪过一系列发生冲突的场景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当配偶或恋人在语言上出现一些负面的攻击或冷淡的表现,是不是会让我们的想法中出现一些延展的冲突联想或冷战预判,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同样,当我们见到或约到心仪的异性、是否会因为美好的预期从而产生正面的情绪。这些脑活动的预期营造着我们的情绪走向,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认识到这种预期对情绪的影响便可以及时阻断、通过理性查证或干脆抛之脑后便可以减弱情绪的强度或降低情绪出现的可能性。 攀比和嫉妒心理也会产生负面情绪,其本质就是通过对方的表面信息、个体预判了对方享有更好的人生体验,而这种预判也是在没有根据的前提下幻想出来的,如果跟随对方去体验对方的工作与生活便会发现ta所承担的责任、压力、风险、消耗都是我们未曾看到过的。因此这些攀比与嫉妒心理只会成为我们内心的毒瘤而不会为我们产生任何价值。 三、情绪与经历 以上谈到的一二两点均源于过去的经历,如果在之前的经历中我们遭受过相同的场景,情绪便会按照之前的经验去带入到那类感受中。比如之前因为工作的事跟家人发生过争吵或不被理解,当对方再次询问有关工作的事情时,之前的负面情绪体验便会出现、导致我们情绪失控或不愿意沟通;如果曾经受过父母恶劣的对待,那个体在看到同样的新闻遭遇时,便会生出身临其境的应急反应,且会更加去关注那些同样被父母迫害的经历分享。 另外,过去的经历也会逐渐形成一系列的言行表现习惯去伴随着情绪发生,比如小孩子要某个玩具,当ta第一次要大人不给买而导致ta大哭大闹后、家长妥协购买了,那下次当ta得不到心仪的某物(或某人)时便会释放类似的情绪与哭闹行为,等长大了当所求无法达到预期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绪反应;再比如一个人如果碰到麻烦就去向ta人抱怨、一旦这种附加习惯养成,那未来有任何情绪时ta都会不自觉地去想和旁边人诉苦抱怨,而随着抱怨越频繁、关联的情绪也会产生更多。 最后,如果个体从经历中所得的结论是获取越多越会便有更多的正面体验、那就会不知满足总是想得到更多,相反如果个体的经历是获取越多、增添的麻烦就越多、负面的体验更盛,那索求的欲望就会减弱,这些得与不得的附属情绪都是和认知角度、预期、以及之前的经历感受紧密相连的。 四、情绪与环境 比较明显的就是网络上的焦虑信息所导致的个体负面情绪加剧,之前有朋友抱怨说日子一天比一天难,包括市场环境恶化、年龄压力、还有生活的无趣,我便问他:“工资比十年前低了吗?”他说没有,我问那高了多少,他说十多倍吧,我问那是因为职级比原来低了?他说也没有,还高了不少;我问:“那挣的比原来多、混的比原来好、思想比原来成熟、知识比原来丰富、工作经验与技能也比原来纯熟、人脉也别原来广阔、房产也比原来多,那你为啥觉得过的比原来难呢?”他说就是觉得大环境不如原来了、焦虑未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个体获取的比原来多很多、但如果网络上的信息指向的是经济疲软或频繁推送中年失业危机相关的新闻与视频,那个体便会拥抱“主流情绪”,让自己也跟着一起焦虑;网络上的事件与争论并不能帮我们解决个体的实际生活与工作问题、同时又给我创造出了很多烦恼和代入到自己身上的关联预期,因此还是尽可能的屏蔽。 除了大环境与网络信息的影响外,旁边人的情绪也可以轻易地影响到我们。像我们旁边都会有一些负面情绪的人,如果是职场上有利益关联的同事或商业上有价值的合作伙伴,那是可以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去倾听ta们抱怨或发泄情绪的、然后引导ta们回归到正常状态,但前提是能控制ta们情绪释放的程度与频率,而不是让ta们随意发泄、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正常思辨。而对于完全没有沟通价值的周围人、则需要及时切断对方的情绪性信息,把时间与精力放到有用的地方。 五、情绪与生理周期 不论性别,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生理周期,这个女性朋友和健身的朋友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当身体进入低谷期时心理也会随之进入下降周期,我们要做的是吃好、休息好、调整好心态,不让自己过于劳累、避免接收负面信息与ta人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处于一个舒适且封闭的状态,这样会帮我们安全且快速地度过低谷期、避免因为生理状态的下行叠加外界环境影响所产生的情绪问题。除了生理周期,酒精、咖啡因、尼古丁的过量摄入和一些不健康行为也会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睡眠质量而引发情绪问题;疾病对身心的折磨所产生的疼痛感受也同样会造成持续的负面情绪,其成因也是和上面提到的认知、过往的感受经历、过程预判、情绪习惯相关联的。 六、如何化解情绪 针对上面所提到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对应的情绪化解方法: 1、提升自己对事物、世界、自身和人性的认知维度。 2、当隐含负面信息或冲突的场景发生时,我们要在情绪出现前阻断脑中的关联构思,不要让自己往不好的发展方向去想象、解构自己的预判,从而增加自己对情绪的控制力。 3、不要暗示自己负面的信息、或错误地评价自己、或根据之前的负面经历体验去否定未来。 4、看清人际关系的本质,对能提供情绪价值或其他价值的人保持适合的距离,对不能提供任何价值的人进行隔绝;慎重去选择那些将进入你生活中的人,尤其是不要让有负面情绪的人成为终身配偶(特别是其负面情绪的附加习惯是暴力的)、也不要以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出负面情绪习惯的子女(一旦养成习惯很难再纠正),这两类关系将会缠绕并影响你的余生。 5、切断引发负面情绪的信息通道并尽量少出现在负面信息的环境中。 6、建立内在的精神秩序与外在的生活秩序,通过正向的爱好、运动、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新鲜事物的尝试、以及有意义的事务来对抗情绪的失序。这个在上篇文章的第四点已经讲过了,没读的朋友可以去读一下。 结语:情绪的绑架会蒙蔽我们的理性思维并让我们做出悔恨的决定与言行、同时也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纵观全文,控制情绪的权力是在我们自己手中的,通过深层次的认知、预期训练与各种缓解方法可以把负面情绪的影响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我个人把情绪视为身体发给自己的警戒信号——给我的主意识提个醒,要么是旁边人有问题是我需要远离的、要么是信息源有问题需要阻断、要么是我有问题需要做认知层面的提升,总之,在这样一个充满苦难与陷阱的世间我们需要这样的警示,告诉我们有不对的地方,需要做出改变! *大家可以把想读的话题写在此文的留言中,有空便会下笔,祝一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