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ad Not Taken
给45+怨妇姐姐的课快上完了。
抛开教学上的挑战不谈,其实接到这个学生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就蛮感慨。
因为她今天的样子完全就是那一条我当初没选择的路。
口语课上闲聊,都是根据考试问题随便谈谈的。
没想到姐姐像是抓住了可以诉衷肠的机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我介绍了她全部详情。
大学学医,毕业做了医生。身体扛不住心脏科的工作强度,流了4个孩子后辞职了,去了广州一所学校做老师。觉得老师不挣钱,辞职回家做全职妈妈。跟老公是中学同学,目前从商,一人赚钱养家。有一个15岁的女儿,脾气暴躁十分叛逆,辗转广深多个国际学校读两天就不想读了,闹着要出国看世界。9月起要带着孩子去多伦多附近的小镇读书。
姐姐面黄肌瘦,衣着朴素。从放下20多年的英语水平能看出当年也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考试型人才。为人谦逊,思想单纯。特别完美主义,题目一做不对就着急,疯狂否定打压自己。
据她说自己45岁左右的年纪已经几乎绝经,常年睡眠不好,些许焦虑症,还有来自母亲的大脑萎缩的遗传基因。处在跟年期阶段的她总是跟家人吵架,孩子吵完老公吵。不愿意回家,看到老公的样子觉得是自己的失败害了他。
15岁的女儿还需要妈妈叫醒上课,起床气很大。丢三落四,作业不带,总依赖妈妈管。她特别想做个好妈妈,总是压着自己的情绪企图对孩子和颜悦色,但情绪总需要出口,全都爆在夫妻关系上。
大致如此吧,其实我也没有很认真听。
毕竟受人钱财替人消灾,但这钱只给了教英语的部分,没给心理咨询的部分嘛,只得尽量左耳进右耳出了。无奈一顿情绪垃圾地倾泻过后总会在心灵上留下痕迹,我也只能找个情绪垃圾桶再倒倒。
每次看见像她一样的怨气妇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绝对不能成为她。
就像看见哀怨的外婆时,我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自己,一定不要活成那个样子。
但实际上我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一直都是同一件,就是家庭。
我是完全有可能把自己变成这个样子的。但凡给一点点的希望,我都可以为了家庭无私奉献,燃烧自己,不求回报。
实在是感激老天爷啊,幸好啊!
让我在年纪轻轻的时候遇到了人渣,吃了那个年龄无论如何都咽不下的苦,最后是屁滚尿流地爬出了屎坑。
曾几何时我还觉得自己大概只要换个人也就不至于那么差了,再试试吧?
也就是近几年才慢慢明白了,不是换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
很多事情就是命中注定,只要我选这条路,那必定最后就是化成一滩蜡油,又何苦?
人其实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改变不了上天发的剧本,改变不了身边任何人,也改变不了自己。
能做的太有限了,能选择的范围太小了。
但在这个小小的范围之内,我也想给自己安排一个最优选,哪怕这个选择的后果是永远也得不到自己最渴望的东西。
不战,就不会败。不要,就不会失去。
在情感上我绝对是个懦夫。
只是希望自己能承受住苟且偷生带来的后果,可以遗憾,但不要后悔。
© 本文版权归 B for Banan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