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怎么可以不看点影视剧?
这篇推荐文本来2.20晚上就已经完成了,断断续续打了一整天,隐约估计有个五千字上下,加上各种海报、剧照、台词截图的排版也花了不少时间,发表时很是激动,结果遭遇网络卡顿,文章突然就没了。
如鲠在喉的感觉过于强烈让我觉得心里突然塌下一块。
顿感人生如此可笑,同时脑海里闪过了无数的电影台词和画面。
“why so serious?”
“人的出现是没有任何目的的,也不会属于任何地方,来看电视吧。”
“现实只是一个幻象,宇宙只是一个全息投影,去买黄金吧。”
“人生只是一个可怕的、没有笑点的笑话。”
“我们所有的只是感知,客观事实并不存在,你创造了自己想要栖息的真相。”
“我们可以选择一辈子与之抗争,或者选择放过自己。”
“人要意识到自己过的很悲哀需要很长时间,要意识到其实不必如此,则需要更久。”
“你不断揭开一片片虚空,直到生命的尽头,因为你始终觉得,在这片虚空之下,总会有些什么,但是你找到的永远只有虚空。”
“不自量力的还手,直至死方休。”
但是确实也毫无办法。
切入正题。算是比较喜欢看影视剧,不过看得也不多,就总有朋友喜欢来问我有没有什么可以推荐的,这时我的心里总能如流星雨一般地划过很多个名字和画面。
一、推理类
推理与悬疑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推理主要是解密作案手法,悬疑则是层层递进,不断的揭露真相。如此以来推理天花板当属《神探夏洛克》,我的智商是不够看的,但是却看得很舒服很上头,编剧巧妙地把夏洛克的故事与当下的社会结合,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新时代的神探夏洛克形象,天才、偏执,独具慧眼却情感迟钝,冷漠却又天天和华生眼神拉丝...让人拍案叫绝:好一个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夫妻档你侬我侬甜蜜办案。到底是大不列颠,一切都是这么自然不做作。
二、悬疑类
此类神作就很多,《禁闭岛》《看不见的客人》《调音师》《控方证人》《致命魔术》以及韩剧《窥探》等,我心中的天花版则是《禁闭岛》,第一遍时会代入主角,觉得一直很压抑,最后也没有高潮与爆发,怀疑人生,太黑暗了吧。第二遍时好像突然明白了点,慢慢的突然发现全是高能剧情和细节...真心羡慕每一个没有看过《禁闭岛》的人。最后要提一句《窥探》,韩剧的悬疑能到这种地步是我没有想象到的,剧情紧凑毫不拖沓,感情自然动人毫不做作,主角团可谓相当演技炸裂,在我看来几乎是没有什么短板的,自己看时隐隐约约地靠着直觉猜到了剧情的真正走向,但是因为剧情营造的氛围过于逼真又让我不断的进行自己怀疑,看到最后:我🌿,果然还是这样。
三、心理学类
这类的其实与科幻类很难划分,国外的心理学普及的很好,任何一个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刻画人物实时大多数都会涉及到心理学元素,创伤,童年经历之类的,因此国外的电影心理学是非常常见的,可以说是塑造人物的必备要素。但是有些电影是以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作主题的,比如《盗梦空间》《搏击俱乐部》《致命ID》等,这三部当然毫无疑问就是心理学类的天花板。《盗梦空间》这个名字我觉得翻译的不好,英文名为《Inception》就比较一针见血直指心脏,相比之下盗梦空间看似译的高大上,其实是比较浅显的。思想植入在现实中并非不可能,导演诺兰就是通过自己逆天的想象力和拍摄手法惊人地展现了出来,当然这都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的各种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这部十年前的电影,放到现在看,甚至未来几十年内来说,也是无比震撼,无法超越的存在。《搏击俱乐部》则相对没那么复杂,但是尽管如此,人格解离被如此真实而具体的表现出来,也是令人非常震撼的。我记得第一次看完电影去翻影评,有人问为什么主角最后一枪明明没有杀死自己,泰勒却倒下了?答案是那自杀的一枪不是朝着自己的脑袋开的,是朝着心理开的,一声枪响,其实是表明了主角的决心。大概也是在看了《致命ID》之后,每次有人用英文念着不明所以的诗句,我就觉得毛骨悚然。
四、言情类
韩剧《鬼怪》、英剧《去他妈的世界》、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以及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鬼怪这个第一应该是毫无争议的,孔刘和金高银不是什么俊男靓女,但是二人却总能恰到好处的撩人心弦,颜值担当也不是没有,阴间使者李栋旭。剧情,配乐,演员,镜头画面都可以说是毫无瑕疵了。两个阿加西提葱配上经典bgm缓缓走来的画面简直可以说是我的良性反向PTSD了。
《去他妈的世界》是暗黑版怦然心动。《花束》则是文艺青年最美丽的幻想。在此不再多言。《不能说的秘密》却是让我很是意外,周董的才华真是难以描述,反正他是把男女之间的小心思小暧昧拍摄到了极致,加上桂纶镁耐看的颜值和舒服的台湾腔,简直不要太上头,让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那个动人的段子:我是小雨,我爱你,你爱我吗。我是大禹,我治水,你智障吗。



五、剧情温情类
《请回答1988》、《浪漫的体质》以及《俗女养成记》。韩剧有个普遍的优点,就是总是能和现实适配结合,该做真时就做真,该弄假时就弄假,真真假假虚实结合,总能让观众舒舒服服的看完整个故事。1988可以说是将这一个优点发挥到了极致,如此和谐温馨的双门洞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乌托邦了,但牛逼之处就在于它明明是假的,你有分明感到它完美的如此真实。当然了,除了狗焕的感情线。都这么虚假了就不能让观众舒服彻底让初恋终成眷属吗编剧,tui。《浪漫的体质》在我心里是好过1988的,可能是我对于浪漫痴迷,对“浪漫”的人和故事总是毫无抵抗力,这剧里每一个人物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神经病般的浪漫,看着他们认真时突然发癫,发癫时突然深情,深情时又突然幽默,再加上很总是很应景的OST,我就觉得,浪漫,莫过于此。正如剧中所言:观众追剧的动力不是剧情,而是对于剧中人物的迷恋,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机智的系列各种,都属于舒舒服服的剧的类型。
《俗女养成记》,有关陈嘉玲这个女人我建议你们去亲自领略一下她本人风采。


六、科幻、脑洞类
《瑞克和莫提》、《爱,死亡,机器人》。“无限个Rick,一个神。”“我是无数宇宙中最Rick’s Rick,那在我身边的你就一定是最Morty’s Morty.”《R&M》看似属于科幻脑洞类的,但是科幻和光怪陆离的外表下依然是虚无主义的内核。无数个宇宙中有无数个你,有无数个家人,爱人。家人没了,恋人走了,没关系,换个宇宙呗。Rick在复仇的过程中发现,他所珍视的东西似乎都毫无意义,一切生命也终究会归于虚无。


《爱,死亡,机器人》则属于单元剧,每集都是独立的剧情,每集的主题甚至是画风都不尽相同,我最喜欢的是两集是《齐马之蓝》和《木卫一》。前者我看了很多遍,也思考了很多东西,就贴一段自己日记里的话(涉及剧透):齐马从一个清洁机器人成长为有了自我意识高级的人工智能,他的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宏大。在大脑进化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之后,齐马开始在宇宙中四处游历,试图去寻找自己存在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最后他选择了退化成为最初的那个没有意识的泳池里的清洁机器人,他领悟到,最初的自己才是最纯粹的,那时他只能简单的清洁程序,只能分辨泳池那一块块瓷砖上的蓝色,但是就是那一块块蓝色,却是自己存在的最初目的,也是终极意义。可是我们呢,我们的诞生是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那块蓝色,所以即便我们穷极一生,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能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齐马选择了自己的蓝色,我们却没有选择。
关于《木卫一》我的喜欢就纯粹是对文学之美,诗歌之美,自我救赎之美的崇敬与喜欢,必须要看过才能领略。

七、虚无主义类
《马男波杰克》以及4月新作《怒呛人生》此类作品本质实在输出一种价值观:“nothing matters”就是一切毫无意义,由此引出了大量看似琐碎而深刻的剧情和无数经典的台词。
《马男波杰克》尤为特别,别的故事都在给观众展现什么是创伤,如何治愈创伤,而波杰克却带着观众一起,生成了创伤。这需要扎实的剧情和大量的铺垫,《马男波杰克》可以说是完美的做到了这两点。最让我难过的莫过于Sarah Lynn的死。倒也没有掉眼泪,我看到Lynn去世的时候,悲痛,震惊,不敢相信,难受得反复拉进度条看了好几次死因和过程,我🌿?死了?十几分钟前我还在心疼怜悯这个疯癫却敏感的女孩儿,没想到她就那样颓唐的喝着伏特加,依偎着波杰克,在一片星空下永远的睡着了。波杰克最后两声Lynn叫得又轻又让人害怕和心碎,然后第三季戛然而止,我从未觉得结束时得黑屏过场有这么漆黑过,从未觉得片尾得bgm如此悲怆过,也从未在影视剧里感受过如此真情实感的生离死别。当时我想,妈的,波杰克不会因此自杀了吧?我要是他,我肯定去自杀了。后来随着故事的推进,波杰克被Lynn去世的创伤折磨得痛苦不堪,我们这些观众也就自然而然跟着他悲痛不已,就如网友所言:一瓶伏特加,一幕星空,一句Sarah Lynn,就足以让人泪目。除此之外,剧中还有大量精彩和令人叫绝的台词,比如那句:“我们所拥有的只是我们所创建的关系”和“身边的人都爱你,却没人喜欢你,那才是你最孤独的时刻”都很是发人深省。后来波杰克在弥留之际时幻想自己给戴安打求救电话,戴安却说,已经晚了波杰克,都不重要了。波杰克说,既然都不重要了,那我可以和你继续讲话吗。这段是我整整六季里最喜欢的剧情。
一切都不重要,那什么有意义?走路时遇到的含苞的花,开车时天边的黑红的晚霞,疲惫时耳机里动人的音乐,阅读时翻到的巧妙的句子,还有此时此刻愿意陪我讲话的你。




八、动漫剧情类
《进击的巨人》、《昨日重现》。关于巨人,我从未想过一部日本动漫能够带给我如此丰富的情绪。我想看巨人时已经出到了第三季,那时候无意在B站刷到了一个热血动漫的集锦,一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男孩子,右手握紧拳头放在胸前声嘶力竭:我是愿意为了人类复兴而献出心脏的士兵!若能贯彻此信念直至壮烈牺牲将是我的夙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短短数十秒我就被这个金发男儿的几句话加上up配的BGM感动的热泪盈眶,后来我马上去搜索,这个男孩子叫阿尔敏,是《进击的巨人》的主角之一。当我也追热血番的期待去看巨人时...发现不怎么对劲,这是,热血?友谊?悬疑?...自由?种族歧视?战争?人性?巨人带给我的情绪价值已经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依然很怀念那时候追漫画的日子,每次更新完就去和网友对线,大家因为对战争的理念不同在网上针锋相对,破口大骂,但字里行间都透漏着我们对于这部作品的痴迷与热爱。巨人里有太多场面让我刻骨铭心了,比如让我入坑的阿尔敏那40秒种为了艾伦的呐喊,比如艾伦为了挽救阿尔敏被打满脸是血,门牙都掉了也要拉着利威尔说,兵长,你...你知道海吗。海是阿尔敏的梦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好像也成了我的梦想。
《昨日重现》则是个剧情悬疑动漫了,剧情酣畅淋漓,反派人狠话少不降智抓着主角团乱杀,主角团不圣母也足智多谋看得人紧张又刺激非常之上头,全剧几乎没有垃圾时间,全是高潮剧情。
影视剧目前差不多也就这么些了吧,诸如《蜡笔小新》《哆啦A梦》《七龙珠》《紫罗兰的永恒花园》《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绝命毒师》《致命女人》《杀死伊芙》以及狗血类天花板《顶楼》等家喻户晓的神作我就不再啰嗦了,国产也有很多佳作,不过我看得很少,电视剧我最爱看《龙门镖局》,财神的幽默很高级,郭京飞众人的演技更是炉火纯青,只可惜我是看不到第二部了,如果想看可以去小破站找1.5版本的,剧情和人设更加完整和舒服。电影我最喜欢王家的《重庆森林》和《花样年华》,抽帧的镜头和文艺又暧昧的台词让我非常为之着迷。豆瓣上我标记的大概有500多部作品,大部分都是非常优秀的,当然我相信我所涉猎的也只是众多神作中的极小的部分,影视剧和书和生活一样,永远值得我们去坚持热爱,坚持探索其中意义与美好。


写在最后
刚刚写阿尔敏的梦想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我的梦想,出神了很久,想起昆汀的一段采访,大意就是他妈妈小时候让他看了很多别的孩子不能看的电影,他问妈妈为什么自己能看,妈妈说,昆汀,那只是一部电影,那改变不了什么。而其实这些影视剧对我的影响已经很大了,我的QQ空间有个专门的相册叫《影视剧和书和生活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喜欢收集一些影视剧or书里的好的台词和画面,为此还特意开了一个可以进行图片台词合成的APP的会员,几年下来这相册已经有1200张图,偶尔翻起,很多人物,台词都恍如昨日记忆犹新。我常常遇到一些事情,遇到一些人,遇到一些风景或者场合,就总会时不时的和某个影视剧的画面、台词甚至情节联想在一起。我出神时就在想,如果我没有看过这些,我会想什么?如果我没有看过《进击的巨人》,我会如此向往大海吗?我是什么时候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的?难道是看了《瑞克和莫提》之后,那我之前觉得人生有什么意义?又好像不是?可能是高中?那时候我又看了什么,然后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如果我没有看过这些,那么那些我和朋友彻夜畅谈这些优秀的作品,畅聊意识的诞生,未知的死亡,宇宙的起源,人生的虚无,人工智能的危机的时刻,又会聊些什么呢?
又想起姜文在《圆桌派》的一段话,直接贴图。

我想说的是,姜文老师说的太对了,一个人怎么可以放弃文学呢?一个人怎么可以不懂领略诗词之美呢?一个人怎么可以不看电影呢?怎么可以没有一两部自己极其喜欢的影视剧呢?我认为一个国家的人不热爱影视剧这门艺术,那也是要堕落的,毕竟影视剧的艺术的本质还是文学。
哦,圆桌派,聊天综艺天花板,可以边听边作笔记那种。
以上影视作品只要你看过一部且你感触很深,请速来与我交心my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