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古文观止》二三
《选读《古文观止》(二三) 汉文 》陈再明23.5.27
14,《史记》太史公自序(拔要)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生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尧)以来,至于麟(汉武帝)止,自黄帝始。
15,《报任安书》(撮要) 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者也;取予者,义之表也;立名者,行之极也。祸莫潜于欲利,行莫丑于辱先(污辱祖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俱在宫中任职),素非能相善也。趋舍异路,未尝衔杯酒。然仆观其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
陵虽陷败,事已无可奈何,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诋毁贰师将军),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就把我交给大理寺审判)。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深幽囹圄之中。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人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评:斯书,书首自谓:″牛马走",即″管牛马的仆人″。书乃司马迁罹"李陵之祸″之自述状,颇具珍贵史料,为史界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