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一物 | 人间五味(第二期)

第二期
五味
“我宁可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汪曾祺《五味》



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前者阳春白雪,后者下里巴人。酸甜苦辣咸,各有各的滋味儿。民以食为天,能食者,幸也,感恩味蕾。
馋,是食之动力。人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雅舍谈吃》里梁实秋谈到,“人之犯馋,实在饱暖之余,眼看着、回想起或是谈论到某一美味,喉头像是有馋虫搔抓作痒,只好干咽吐沫。一旦得遂所愿,恣情享受,浑身通泰。”于是,便有了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地吃。
01—酸
“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摘自《尚书》,这里盐指咸,梅则是酸,是最早对五味的记载。
酸,酢也。酢指醋,《齐民要术》记述了22种制醋方法,如大麦酢法、烧饼酢法、糟糠酢法、酒糟酢法等。中国四大名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和阆中保宁醋。
食客要云的《酸食志》记录了三十来年游历中国的那些酸味儿。里面涵盖了醋酸、腌酸、泡酸、果酸和乳酸这些酸食,让人忍俊不禁,垂涎三尺。
秋吃酸,护肝胆。中国人擅长做酸食,万物皆可酸。道旁晾晒的东北腌酸菜,山西怎则用黄菜(芥菜)腌制更入味。贵州红酸汤火锅、广西柳州竹签串串酸摊、四川泡菜、内蒙草原酸奶、甘肃浆水、湖南苗家酸鱼和海南陵水酸粉。
望梅止渴,笔者吞咽下口水继续。

02—甜
“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
——袁枚《随园食单》
甜,舌甘,美也。《闲情偶寄》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甘为众味之本,不偏主一味,五味之和。同理白则是五色之本,五色之彩。这里的甘不同于甜,更倾向于抽象的美味。
春吃甜,脾平安。除了糖果糕饼外,中国冰食可追溯到晚唐,宋汴京的“砂糖冰雪冷元子”,南宋的“雪泡梅花酒”。清末民国北京街道,已有雪花酪、刨冰、酸梅汤、汽水等消暑食物。如今中国甜品以广州为最,广府称糖水,潮州则称甜汤。
甜食可以带来愉悦感,分泌多巴胺,令人愉悦。但是高糖对人身体有害,《一部关于糖的电影》以健康为背景阐明人要少糖控糖。

03—苦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事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汪曾祺《五味》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唯独苦不在其中。
苦味入心,心火过旺,以苦味消之。冬吃苦,微苦之物胜在感受其本味,意在激发身体内激素分泌。苦物很多,如咖啡茶、龟苓膏,苦瓜,苦杏仁等等。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逯耀东《寒夜客来》
苦茶与苦酒。逯耀东笔下煮茶便入佳境,禅意馋意!一盘螺丝一杯酒,慢慢吮着,仿佛拥有了全世界。周作人则喜清冷氤氲之感,寡淡的瓦屋纸窗,杯盏相触后的悬而未绝的言语。人生如此简单,我们如此知足。

04—辣
“冬日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之?”
——袁枚《随园食记》
火锅会失其食材本味,辣又何尝不是?
辣椒舶来品,距今不到300年。古代文人不喜辣,而老百姓多喜之。历朝统治,盐商作为统治利器,百姓缺盐用酸和辣替代,源于它们同样可以分泌唾液,入味下饭。
如今辣成为主流,所谓良性自虐机制。人在摄入辣时,辣椒素通过刺激口腔和咽喉的痛觉受体,从而欺骗大脑释放内啡肽而产生愉悦感。
辣并不是味觉,而是使用过程中的刺激,吃辣还会提升痛觉忍痛能力,吃辣行为会伴随有炫耀忍耐痛苦能力的意义。
辣味走向江湖。零食辣条、麻辣小龙虾、麻辣香锅等等街边小吃数不胜数。相较于江湖菜,传统菜式则更为正式。川菜喜麻,毛血旺、红油火锅、麻婆豆腐。湘菜重香辣,剁椒鱼头。黔菜好酸辣,酸汤鱼。江西则咸辣,藜蒿炒腊肉。

05—咸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那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舌尖上的中国》
盐者,百肴之首。饭者,百味之本。鹹约出现于春秋,本义为盐的味道,后简化为咸。咸,这里也有鲜之意。
古代文人追求食材本味,汪老便如此,不爱辣偏喜鲜和咸,心心念着希望后人能写一本咸菜谱。
《五味》里描写高邮的咸蛋,鸭蛋壳青瓷般俊俏,敲击时香油直冒。蛋黄像湿了的金沙结成团块,该是蟹黄调和了新腌的明太子。蛋白细腻温润,胜似蓝田暖玉。一颗咸鸭蛋,竟如此这般诗意。

汪曾祺《五味》“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除非天天笋烧肉。”不愧是东坡先生,给馋字找了雅号。
写罢,于是自己也开始心心念着竹笋烧肉了。
参考书目
《五味》汪曾祺/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随园食单》【清】袁枚/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雅舍谈吃》梁秋实/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闲情偶寄》【清】李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知堂谈吃》周作人/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寒夜客来》逯耀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酸食志》要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
《中国食辣史》曹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