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同学给我的两次发人深省
近期,有两件事挺让我感慨。一次是上周参加高中同学婚礼,一次是今天参加小学同学主办的咖啡杯测活动。
先说上周,我高一时玩得特别好的同学LDS回云南办婚宴。说我俩高一时玩得好,是因为高二开始文理分班,她文我理,虽然高一真的是玩得最好的伙伴,分班后竟也渐渐不那么了解对方的生活了。按她自己的话说,那是她是别人眼中有点“奇怪”的小孩。喜欢赛车、喜欢死亡重金属(玛丽莲曼森)、喜欢意大利歌剧、创造了一个兔子的漫画形象。她告诉了我一些我不曾了解的新奇事物,比如说类似于《大象》这样的类型电影(以纪实性的拍摄手法讲了个关于校园枪击案的故事),比如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人知道的Green Day和他们的那首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她自然和独特的个性让我很喜欢她,我们经常聊电影,还认认真真地在校园的亭子里排练过英文的音乐剧(我记得是《音乐之声》里的片段,男女对唱那种)。还有一件印象挺深的事,某天午休时间,我们在教室里聊天,后来聊到了她的家人。我不太记得具体说了什么,只隐约记得她说了很多关于她爸爸的事,知道了她爸爸参加过越战,因为曾在过河时眼睁睁看到河里漂着很多战友的尸体,心里一直有阴影,后来一直不敢下水,不会游泳。她说的应该是关于原生家庭让她痛苦的事,因为我听她讲着讲着突然一下子感到很难过,忍不住哇地就哭了出来,她看到我哭自己也哭了起来。结果是我俩在教室里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场,当时也在教室里的几个同学看到我俩突然哭觉得很是奇怪,最终也没人知道我俩为什么哭。我一直认为我和LDS之前是有很强的连接感的,所以对于高二分班后我俩没多久都有了新的朋友圈这件事,有时还是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高中毕业后,我通过社交网络知道她在大学里学意大利语,后来去意大利留学,之后回国在南京工作。但我们几乎没有和对方联系过,社交网络上也很少有互动。
和LDS重逢是从日本回国后不久的事。去年2月的某天,我去小学同学CYT开的咖啡店找她玩。去找CYT前,她发微信说“我们三点才会得到店哦 带了你一定相见的人 意想不到的人”,结果到了店里发现那人就是LDS。明明是就别重逢之人,却也没有生疏感,立刻就寻回了曾经的友谊。那天也是第一次见到她当时的男友现在的丈夫,内敛友善的意大利人,第一印象非常好。去年10月她带着男友回昆明,我们又见了一次,还在萨尔瓦多一起吃了顿饭。今年2月某天她微信上问我5、6月份是否在昆明,说她和男友计划在昆明办个小婚礼,我超级为她高兴。劳动节收假前一天,我去参加了她的婚礼,暂且不论1.我在婚礼上和另外两位老同学重逢并加上了微信,2.发现其中一位老同学的闺蜜是我现在的同事,3.见到一位在我初中母校工作的老师并从她口中听闻了些许关于我初中班主任和她儿子的近况balabala….婚礼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娘在台上的一段讲话。LDS自然地(脱稿)叙述了她如何在人生想法发生变化的阶段刚好认识了她的丈夫,他们如何像做背调一样逐步了解对方,她是如何下定决心结婚,决定选择她的丈夫作为人生项目合伙人。整段话里你能感受到她的真诚,思路的清晰,和对自己的了解。她说她是一个想要进步的人,我忍不住去想,那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对我自己有像她对她自己那样清晰的认知吗?暂不论我对自己的认知清晰还是不清晰,换我在台上讲话,我又能像她那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吗?我又忍不住去想,目前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如此松懈,不健身、少社交、低欲望、少输出,书倒是读的,但主要是消遣式地读,读后不做过多思考。LDS让我意识到,表达能力是需要锻炼的,是需要你平时有意识地去思考去感悟的。思考我是谁,思考人与人的关系,思考这个社会,思考这个世界等等。
接着说今天参加小学同学主办的咖啡杯测活动。所谓的小学同学正是一年前让我与LDS重逢的CYT。前两天看到她在微信群里分享说要办咖啡杯测活动,活动在周天,我又对咖啡感兴趣,就立刻报了名。CYT也是个传奇的老同学,隐约记得小学一年级时对她没太多印象,后来不知道是她突然活跃起来还当了班长,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契机,她突然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了我的好朋友。低年级时期的记忆太模糊,我甚至都不记得自己小学一二年级时认识她,但我清楚地记得小学高年级一直到毕业我俩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LDS和我在高一时是整天黏在一起的那种一对一的好友,不同于我和LDS的友谊,CYT是像太阳一样的人,她是一个小团体(不含贬义)的中心,这个小团体的核心圈有4~5个人,而我就是核心圈的其中一人。我记得我们几个人每天午休都混在一起,一段时间沉迷于手机可爱的卡片,一段时间沉迷于玩一种萤光猫咪玩偶的过家家。我和CYT都是合唱团的,她专门学过声乐,所以小小年纪就懂得腹式呼吸,也知道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区别,知道哪种对嗓子更不好。CYT很喜欢S.H.E,在她的带动下,对流行音乐不那么关注的我也相对来说比较了解S.H.E。后来初中去了不同的学校,那时没手机,但我俩也没有打座机或写信与彼此联系。高中又进了同一所学校,重逢时觉得很亲切,但也没再像小学时候那样同属某个核心圈了。她一直是开朗大方广交友的类型,所以我觉得自己不过是她众多朋友(且在工作后,特别是从事咖啡行业后不断增加)中的一个,在她心里的重量也不会那么大。所以即使小学时可以称对方为最好的朋友,后来不是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可思议的。
还在日本时我就知道CYT开了家咖啡店,所以回昆明后不久我就去打卡找她玩儿了。滇池路那边的店去了至少两次,后来青年路又开了一家,也去了一次。CYT毕业后当过老师,在航空公司工作过,后来进入了咖啡行业。她经常跑咖啡产区,也活跃全国各种咖啡节、比赛(做评委),朋友圈广到我无法想象。比如会某天突然发现公司的某同事认识她,另一天又惊然发现公司某领导在她朋友圈下点赞。回头再来说今天的杯测活动。我本是抱着体验学习、品尝咖啡的轻松心态去的,结果活动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甚至到家里吃完了晚饭,心中一直有种难以名状的感慨。这也为什么我急吼吼地想要赶紧写一篇日记,对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进行记录和梳理。今天的感慨主要包括三方面:1.CYT很棒,因为活动办得很棒。不管是从PPT制作和内容,她的组织和主持,她召集、吸引来参加活动的人,还是她的从容,都能让你知道她是有经验的真正的咖啡从业者。2.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么多参加活动的咖啡从业者,看他们杯测时神情的专注,听他们说的对咖啡和咖啡行业的思考和感想,我都很受感动。3.有幸见到一位老者,是云南咖啡行业的先锋。杯测结束后在一旁听他和几个咖啡爱好者还有一个媒体从业者交流,透过他的经历和他见证的云南咖啡的历史,我似乎也对云南咖啡有个不同的认识。和CYT道别后回到家里依然感觉内心很感慨,但又说不清楚是在感慨什么。本来想简单发个参加活动的朋友圈,但又觉得发朋友圈前应该先真诚感谢CYT,是她给了我这个下午的奇妙体验。我想,如果有人照亮了你,即使对方可能没有料到并觉得自己做的不足挂齿,但我还是必须要让对方知道。因为在我自己的经验中,我知道有时别人不经意地提起他们对我的喜欢和看好时,我都会受到莫大的鼓舞,毕竟生活中能得到的正向反馈并不像我们想象中多。我给她发了两条信息:“菜菜,今天活动很棒,参加完还挺感慨的,感觉对云南咖啡有了更多的认识,谢谢呀~”“看到你和其他咖啡人的活跃和努力也对云南咖啡的未来更加期待啦,加油加油,事业兴旺,财源滚滚”。我想,今天,我是被云南的咖啡从业者给打动了。他们让我在深混的国企之外看到了另一种更为年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