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崛起
《努尔哈赤是怎样崛起?》陈再明23.5.11
浑河上游,原是满族以及清王朝的肇基之地。努儿哈赤创建后金的整个历程,不仅同浑河流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是结下了不解之缘。浑河一路由东向西、由北向南,最后奔流入海;就像努儿哈赤的矢志不移,锐意扩展的进程,最终建立了满清王朝。 满族从古代的肃慎、中世的女真发展而来。努尔哈赤一支起身于建州女真,14世纪中叶,这支人马从牡丹讧流域,迁到了辽东地区的浑河上游一带定居下来。他的祖父和父亲皆以女真部首领,世袭明朝的建州左卫指挥使,他们一贯忠于职守,岁吋朝贡,同朝廷保持着良好的依附关系。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努尔哈赤出生在浑河主要支流苏子河畔的费阿拉(一说赫图阿拉),从小就喜欢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受汉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他通过采集山货和参与马市贸易,组织当地许多汉人,学得多方面知识,熟悉辽东山川地理、风物人情。 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在一次战役中遭到明军误杀,虽然朝廷和地方长官一再表示歉意,但他始终耿耿于怀。到底还是以报仇为名率众起兵,当时矛头的公开指向,是声讨有关的当事者。4年后,开始在费阿拉筑城池,建宫室,定朝政,陆续统一女真建州五部,征服长白山三部。 万历三十一年(1603),努尔哈赤率部由规模十分狭小的费阿拉迁往地势闳阔的赫图阿拉,筑城据守,图谋发展。在并吞异己的同时,对朝廷施行两手策略:明里称臣,互市通好;暗中积蓄实力,伺机而动。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公开称汗,登上九五之尊,宣布成立后金国,建元天命。尔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集中主要精力整顿内部,同时也不忘记扩充实力,拓展疆土的各项军事目标。天命三年四月,他感到明廷朝政腐败,军事废弛,辽东地西灾荒严重,这正是可以利用的有利时机。 于是,以″七大恨″告天,誓师伐明,激发女真人的民族情绪,把群众的不满引向明朝。首战告捷,用计突袭了辽东重镇抚顺城,接着又拿下了清河。这时,腐朽、颟顸的明朝君臣,才上下震惊,莫知所措。经过十个月的酝酿和准备,明军组织西、南、北、东四路大军,一齐扑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全面进击。 当时明军号称47万(实际是10万余人),以壮声威;而后金兵力仅有六万余人。明军的战略部署是兵分四路,分进合击;努尔哈赤则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原则。他有一句名言,叫做:″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结果,在萨尔浒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获全胜,歼灭明军45万人,使双方攻守之势互换了位置,军事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此后,努尔哈赤为了进军辽沈,决定把大本营由赫图阿拉西迁到一百二十里外的界凡城,作为向明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前哨阵地。天命五年(1620)九月,又自界凡城迁往萨尔浒。次年二月,后金发动辽沈之战,连克沈阳、辽阳,攻下城堡七十余座。紧接着,就把都城迁往辽阳,很快就占领了广宁、义州、錦州、挺进辽西。天命十年(1635)三月,迁都沈阳,奠定了大清(1636年后金改名清)席卷东北,最后拥兵入关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