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与庄子
《惠子与庄子的″观鱼遐想″》陈再明23.5.11
王充闾先生所著《寂寞濠梁》一书中,有一篇与书名同名的散文,谈的就是庄子与惠子濠梁观鱼的″濠濮间想″。两千四百多年前,在濠上,庄子与惠子分别以两种不同身份、不同视角去观鱼。惠子不肯断定水中漂游的鱼之快乐与否,庄子则把自己从容、悠闲的心情移植到了游鱼的身上。其分别,就在庄子说:″游鱼多乐啊!″惠子则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否?″。这个在濠濮地方濠上观鱼的不同看法,是谓"濠濮间想″。 惠子,名惠施是庄子,名庄周的最好的朋友。惠子著书,庄子说有五车,但一本也没有流传下来。在先秦诸子中,惠子可说是最有科学素质的人。从他的一些观念中,可以看到近现代理论物理、数学的影子。比如他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太阳正在当中,同时也正在偏斜;万物正在生长,同时也正在死亡。又说:″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南方″作为方位的观念,本无定限,南之南更有南,但如绕地球一周,则南极可成为初出发之点。 惠子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打算去看望他。有人便告诉惠子:″庄子此行,看来是要取代你的相位啊!″惠子很受惊吓。可是,庄子来求見时,却对他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鶵,它从南海飞到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树不栖止,不是孟竹实不去吃,不是甘泉水它不饮。当时,飞过来一只猫头鹰,嘴里叼着一只腐烂的老鼠,现出沾沾自喜的样子。忽然发现鹓鶵在它上方飞过,吓得惊叫起来,唯恐这只腐鼠被它夺去。现在,你是不是也为怕我夺取你的相位而惊叫呢?″ 又有一次,庄子在孟诸垂钓,恰好惠子从这里经过,从车百乘,声势甚为煊赫。庄子看了,十分反感,便连自已所釣的鱼也不要了,一齐抛到水里。表砚了他"不为轩冕肆志″,对当权者飞扬之势的轻蔑态度。由于庄子能够看轻俗人之所重,也能够看重一般人之所轻。他追求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悠然境界,不愿″危身弃生以殉物″而迷失自我。 庄子是战国时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前286年,活了83岁,属于上寿。要论他的才智,在当时弄个一官半职,混些功名利祿,可说是易如反掌的。无奈他脾气过于古怪,始终奉行他的″不为有国者所羁″的立身哲学,也看不惯官场的钻营奔兢、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因而不做官,穷困了一生。 ″庄子梦蝶″是《庄子》最有名的寓言。前些时候,庄子曾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高高兴兴地飞舞着,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一忽儿醒来,发现自己仍是形迹分明的大活人。不觉迷惑了半响:到底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物我两忘的结果,是客体与主体的合而为一;由于无暇区别物我,于是我的生命和物的生命往复交流,在无意之中我以我的性格灌输到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为我。 惠施不但是庄周的最好朋友,也是他的最大的论敌。论才学,庄、惠可说是旗鼓相当,两个人有些思想也比较相近。但就个性、气质与价值取向来说,却是大相径庭的。因此,他们走到一处,就要争辩不巳,抬起扛来没完没了。一部《庄子》,记下了许多直接或间接批驳惠子的话。但是,由于他们是"对事不对人″的,因而,并未妨碍彼此成为真诚的朋友。 惠子病逝,庄子前往送葬,凄然而叹说:″先生这一走,我再也没有能够找到对话的人了!″他感到无限的悲哀。